"汉中开汉业":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
# 汉中开汉业:指刘邦以汉中为基础,开创了汉王朝的帝业。
"问此地、":问这个地方、
"是耶非":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
"想剑指三秦":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
# 剑指三秦:指刘邦佔领关中事。《汉书·高帝纪》:(韩信)因陈羽可图、三秦易并之计,汉王大悦,遂听信策,部署诸将。……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汉王遂定雍地。……秋八月,……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汉。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君王得意":高祖刘邦乘胜东进,
"一战东归":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亡事、":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
# 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史记·淮阴侯列传》: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今不见":现在难以见到,
# 今不见:讽刺南宋统治者不重用抗金爱国人才。
"但山川满目泪沾衣":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 山川满目泪沾衣:初唐诗人李峤《汾阴行》诗:“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祗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
"落日胡尘未断":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
# 胡尘:金人的军马扬起的尘土。
"西风塞马空肥":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 塞马:边马。,西风:秋风。
"一编书是帝王师":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
# 一编书:《史记·留候世家》: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小试去征西":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 征西:指西去帅兴元。,小试:略试才能。
"更草草离筵":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
# 草草离筵:杯盘草草,表示酒席不丰盛。
"匆匆去路":你就要匆忙上路,
"愁满旌旗":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 旌旗:指张仲固的随行仪仗。
"君思我、":你想念我的时候、
"回首处":回头看,
"正江涵秋影雁初飞":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 江涵秋影雁初飞:语出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涵:沉浸。
"安得车轮四角":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
# 车轮四角:陆龟蒙《古意》:“君心莫淡薄,妾意正栖托。愿得双车轮,一夜生四角。”盼望车子开不动把行人留下来的意思。
"不堪带减腰围":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 带减腰围:因为思念友人,身体逐渐消瘦,腰围渐细,衣带日宽。《古诗》“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之意。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也是一首送别题材的咏史抒怀之作。全词以汉中历史为引,借刘邦据汉中开创汉业、韩信拜将等典故,影射南宋偏安时局,揭露了朝廷弃用贤才、不思北伐的弊政。
2. 写作手法
首尾呼应:上片以“汉中开汉业”起笔,借刘邦定都汉中的历史,暗喻南宋偏安的困境,下片以“安得车轮四角”收尾,通过幻想车轮生角挽留友人,呼应上片对汉初风云际会的追忆,首尾呼应强化了离别之痛。寓情于景:“江涵秋影雁初飞”以秋江倒影、征雁南飞的萧瑟秋景,暗喻友人远行后的孤独,同时“雁初飞”暗含对南宋时局动荡的隐喻。直抒胸臆:“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以“草草”“匆匆”直写饯别仓促,用“愁满旌旗”将无形之愁具象化为浸透军旗的哀伤,情感喷薄而出。用典:“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以张良受《太公兵法》典故赞誉张仲固之才,却以“小试”暗讽南宋朝廷对人才的压制。借古讽今:“胡尘未断,塞马空肥”:以金人铁骑未退、南宋战马闲置的对比,揭露统治者苟安之态。
3. 分段赏析
上片,“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以汉中为切入点,既点明友人赴任之地,又暗引刘邦据汉中开创汉业的历史典故,呼应南宋主战派主张在汉中建立行都、北伐金军的战略构想。一“问”字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辩证思考,暗示南宋朝廷未能继承汉初进取精神的遗憾。“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忆刘邦从汉中出兵、击败三秦诸侯的辉煌战绩,凸显汉初君臣相得、战略果决的盛况。“剑指”二字力透纸背,与南宋偏安的萎靡形成鲜明对比。“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转写现实,以“追亡事”(萧何追韩信)象征南宋不重人才、错失良机的弊政。“山川满目泪沾衣”化用李峤诗句,将山河破碎的痛楚具象化,直抒对国势衰微的悲愤。“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以“胡尘未断”喻金人侵扰不止,“塞马空肥”暗讽南宋边防懈怠、战马虚耗。今昔对比中,“空肥”二字尤为沉痛,既写实景,又暗含报国无门的愤懑。下片,“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以张良受《太公兵法》典故赞誉张仲固之才,却以“小试”暗讽南宋朝廷对人才的压制。双关语“帝王师”既赞友人,亦隐喻辛弃疾自身抗金韬略无人问津的境遇。“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中“草草”“匆匆”叠用,强化饯别仓促与离愁之浓。“愁满旌旗”以物拟情,赋予无生命旌旗以悲情,创新性地将个人离愁升华为时代悲音。“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化用杜牧诗句,借秋江雁影渲染萧瑟意境。时空交错中,友人回首之景与词人即将赴任的漂泊形成对照,暗含对时局动荡的隐忧。“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中“车轮四角”反用陆龟蒙诗意,祈愿友人滞留以慰别情,极言留恋之深;“带减腰围”化用沈约典故,以形销骨立之态写相思之苦,情感沉郁顿挫。
4. 作品点评
此篇结构精严,上片仅分两层意脉:前以“汉中开汉”起兴,追慕汉初君臣风云际会的盛况;后以“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转接,将历史辉煌与山河破碎的现况叠印,使怀古之思与伤今之痛浑然交融。下片亦循此法,自“一编书是帝王师”起笔赞友人,借“回首处”二句勾连时空,将离愁别绪与家国忧思交织。全词语言凝练如刀劈斧斫,既化用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又破其伤逝窠臼,转写志士见山河破碎而热泪纵横的赤诚,更以“塞马空肥”等寥寥数语勾勒出军备废弛的荒诞图景,在尺幅之间展现收复河山的铁血壮怀与英雄失路的沉郁悲慨。
# 此虽是送别之作,旨却在抒发伤时忧国之慨。
近代朱德才《辛弃疾词选》
上一篇:宋·赵葵《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