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fēng
shān
fēng
xià

朝代:宋作者:张孝祥浏览量:3
mǎn
zài
chuán
qiū
píng
shí
guāng
shén
liú
kàn
xié
yáng
fàng
lín
lín
làng
míng
fēng
huí
gèng
hǎo
jīn
xiāo
宿
fáng
shuǐ
jīng
gōng
zòu
cháng
zhǔn
yuè
yáng
lóu
shàng

译文

满载着一船的秋色,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让我再不能行往远方。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阵阵波涛声好似龙宫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逐句剖析

"满载一船秋色":满载着一船的秋色,

# 秋色:一作明月。

"平铺十里湖光":行驶在广阔平展的江面上。

# 十里湖光:一作千里秋江。

"波神留我看斜阳":水神有意留住我观看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色,

# 波神留我看斜阳:“波神”句:意思是行船被风浪所阻。波神:水神。

"放起鳞鳞细浪":吹起鳞鳞波浪,泛起波光,让我再不能行往远方。

# 鳞鳞:形容波纹细微如鱼鳞。,放:一作唤。

"明日风回更好":如果明日风向回转,天气变好,

# 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今宵露宿何妨":那么今夜露宿于此又有什么关系呢?

# 宵:一作朝。

"水晶宫里奏霓裳":阵阵波涛声好似龙宫中奏演的《霓裳羽衣曲》,

#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舞名。,水晶宫:古代传说水中的宫殿。

"准拟岳阳楼上":明天准能在岳阳楼上欣赏洞庭湖的美景胜状。

# 准拟岳阳楼上:意谓准顶岳阳楼上观赏湖光山色。岳阳楼,在湖南岳阳城西门上,面对洞庭湖。准拟:准定、准备、安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是宋代张孝祥所作的词。该词围绕作者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经历展开。上片描绘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时,展现出如画美景,以拟人手法写被阻情景,体现与自然的奇妙互动。下片抒发停船后心境,尽显乐观豁达,流露对山水的喜爱与对行程的期待。全词风格明快,以小见大,于旅途遇阻小事中见词人乐观襟怀,表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山水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豪放派词人

张孝祥(1132~1169?),南宋词人。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绍兴进士。张孝祥的诗歌多赠答、题咏和纪行之作,不少篇章都能于写景叙事之中表达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如“艰难念时事,留滞岂身谋”“只今斗米钱数百,更说流民心欲折”等。其词风格豪迈,内容多反映社会现实,爱国情感浓厚。代表作品有《黄州》《和沈教授子寿赋雪》《六州歌头》《水调歌头·和庞佑父》《木兰花》《念奴娇·过洞庭》等。著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由张孝祥创作。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任上,后改官离湘,乘舟北上,途经洞庭湖畔黄陵山时遇风受阻,遂作此词。《宋六十名家词》将其题作《黄陵庙》,个别语句略有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行役题材的词。描绘了作者离开长沙途中被风雨所阻的情景,借行船遇风受阻泊舟山下的所见所感,以及停船后对风向回转、天气变好的期待,表达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山水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词人描绘出风未起时,满船秋色、十里湖光的宁静美好之景,在对秋季湖光山色的描写中,自然融入了自己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下片“水晶宫里奏霓裳”,词人由船下波涛声联想到水晶宫奏乐,借这奇幻之景,抒发了对未来行程顺利、能饱览岳阳楼上美景的憧憬之情。比喻:“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鳞鳞细浪”把细浪比作鱼鳞,将动态起伏的细浪,以鱼鳞这一形象事物类比,生动展现浪的细碎、整齐且闪烁光泽的形态,让无形的水浪有了形态,既贴合“留我看斜阳”情境下,水波因风阻而呈现的独特状态,又增添画面活泼意趣,借比喻巧妙传递出诗人遇风阻却能赏景的豁达心境。反衬:以动衬静,“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先铺陈宁静优美的秋湖之景(一船秋色、十里湖光的静态画面),与后文“波神留我”引发的风波形成隐在对照。以初始的平和之景,反衬风阻突至的意外,更凸显诗人面对变数时“露宿何妨”的豁达,让这份洒脱在宁静与波澜的反差里,更加显得鲜明。

3. 分段赏析

上片“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起笔便惊艳,词人采用对仗的手法,构建出一幅绝美的画面。“满载”一词,将无形的秋色具象化,仿佛一船装载的不是普通物件,而是满满当当、五彩斑斓的秋意。我们可以想象,那船上堆积着的可能是山间被秋霜染得通红的枫叶,是田野里沉甸甸、散发着清香的稻穗,是树上饱满圆润、色泽诱人的果实……这一切都汇聚于船上,构成了浓郁的“一船秋色”。而“平铺”则把湖面的开阔与平静生动地展现出来,“十里湖光”如同一幅巨大的、未经雕琢的绿色绸缎,在眼前毫无褶皱地铺展开去。湖水清澈,倒映着天空的湛蓝、云朵的洁白,以及岸边景物的轮廓,水天相接,浑然一体。这两句词,短短十个字,却从视觉角度,将秋季湖光山色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人对这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也自然而然地蕴含其中,达到了景中含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词人笔锋一转,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水波荡漾的自然现象赋予了神话色彩。他把湖水的波动想象成是“波神”的有意为之,仿佛波神是一位热情好客的主人,挽留词人欣赏那如诗如画的斜阳美景。“斜阳”二字,点明了时间是傍晚时分,此时的天空被夕阳染成了橙红色、金黄色,与湖面上泛起的“鳞鳞细浪”相互映衬。那层层细浪,在夕阳的照耀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宛如无数颗细碎的金子在水面上跳跃。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湖面因风而产生的动态变化,更体现出词人在面对行船受阻时,非但没有心生烦躁,反而以一种幽默、闲适的心态去欣赏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展现出其乐观豁达的心境。同时,也为下片词人进一步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抒发埋下了伏笔。下片“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下片一开始,词人便直接抒发了自己的心情。“明日风回更好”,一个“更”字,体现出词人对未来行程的期待,他坚信风向会回转,天气会变好,届时便能顺利前行,继续自己的旅程。这种对未来的积极预期,反映出词人内心的乐观与坚定。而“今宵露宿何妨”则进一步展现了词人的旷达胸怀。尽管当下因风受阻,不得不露宿荒野,但词人却能以一种坦然的态度去接受。“何妨”二字,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词人在困境中自我宽慰、随遇而安的心境。在常人眼中,露宿可能是一种不便甚至是困苦的遭遇,但在词人这里,却并不以为意,他能够从困境中寻得内心的平静,这份从容不迫令人钦佩。“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词人的思绪在这两句中进一步飞扬,展开了奇特而丰富的想象。他把船下的湖水想象成是“水晶宫”,而那阵阵波涛声,仿佛是水晶宫里正在演奏的《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曲》本是唐代著名的大型歌舞曲,以其优美华丽著称,词人将波涛声与之联系起来,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和神秘感,更暗示了他对未来旅程的美好憧憬。既然水晶宫在奏乐欢庆,那么他相信明日必定是风平浪静、天气晴朗,自己能够顺利抵达岳阳楼。“准拟岳阳楼上”一句,表明词人期待着登上岳阳楼,去领略洞庭湖的壮丽风光。岳阳楼作为历史文化名楼,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怀与感慨,词人渴望登上此楼,既体现了他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这两句词,通过奇妙的想象,将词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使整首词在乐观、豁达的基调上,又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憧憬的色彩。

4. 作品点评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语言浅近自然,却营造出清幽雅致意境。诵读时,只觉张孝祥对山水满溢热爱,全然不见船遇逆风受阻的懊恼情绪,这既是词作韵味所在,更彰显出作者构思的精巧别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是匠心独运,艺术构思新颖别致。词人没有正面描绘舟行所遇狂风恶浪的险境,而是侧重写怒涛渐息后的奇妙遐想。

不详三江学院教授曹济平《唐宋词鉴赏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舜民《村居》

下一篇:宋·赵葵《荒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