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声哗":清明时节,雨声响成一片。
"潮拥渡头沙":江水上涨淹没了渡口的沙滩。
# 渡头:渡口。
"翻被梨花冷看":路旁,雪白的梨花冷冷地看着我走过,
# 翻:却,表示转折。
"人生苦恋天涯":仿佛责怪我这个时候还不思故土,而对他乡的山水花木如此痴情苦恋。
# 天涯:远离家乡的异地。
"燕帘莺户":只有到那莺啼燕舞的珠帘绣户,
# 燕帘莺户:燕帘两句,借指歌楼舞榭。
"云窗雾阁":云裳雾鬓的琐窗朱阁,
"酒醒啼鸦":在欢歌曼舞中一醉消愁。酒醒时只听得归鸦啼鸣。
"折得一枝杨柳":归去时随手折了一枝杨柳,
# 杨柳:古时清明节有家家户户门上插柳以祛邪的风俗。
"归来插向谁家":走到客舍门前,这才恍然醒悟:此处哪有自己的家门。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宋词小令,题材为清明时节的羁旅感怀。词人以清明时节的雨声、潮水等自然景象为引,描绘出一幅凄清冷落的画面,进而通过梨花的“冷看”、燕帘莺户的描绘,烘托出自己漂泊天涯的孤独与凄凉。最后以折杨柳、插谁家的反问,进一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词人羁旅漂泊中的无奈与哀伤。
2. 写作手法
拟人:“梨花冷看”将梨花人格化,赋予其冷漠的神态,暗示词人内心的孤寂与被冷落的悲凉,使景物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反衬:以动衬静,以“燕帘莺户,云窗雾阁”的繁华热闹反衬词人“酒醒啼鸦”的孤独寂寞,突出其漂泊无依的凄凉心境。双关:“插向谁家”既指杨柳无处可插的现实困境,又暗喻词人漂泊异乡、无家可归的凄凉处境,言简意深。
3. 分段赏析
上阕:雨中羁旅与梨花冷眼。“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开篇即以酣畅淋漓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清明骤雨图。不同于文人笔下常见的“润物细无声”,这里的清明之雨呈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哗”字犹如鼓点般密集,将雨势的浩大与急促表现得淋漓尽致;“拥”字则赋予潮水以生命,生动展现了潮水汹涌奔腾、席卷渡头的壮阔景象。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词人被迫滞留江边,目睹着潮水拍岸、沙石翻涌的景象,内心的焦灼与无奈可想而知。“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这两句堪称全词最精彩的转折。梨花本是清明时节的应景之物,诗人却突发奇想,赋予其“冷看”的拟人化神态。这种“冷眼旁观”的姿态,恰如词人内心孤独感的投射。更为精妙的是,词人不仅描写梨花“冷看”,更进而推想梨花似乎在责备自己“苦恋天涯”。这种虚实相生的手法,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完美融合:梨花的“冷”与词人的“热”形成鲜明对比,而“责备”则折射出词人对自己漂泊生涯的自嘲与无奈。这种“翻案”写法,不仅使景物描写更具张力,更在看似不经意间道出了游子的心声。下阕:借酒消愁与杨柳无家。“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酒醉之后,词人转而寻访歌楼舞榭。这里的“燕帘莺户”、“云窗雾阁”四个意象层层递进:从燕子栖息的帘幕、黄莺歌唱的门户,到云雾缭绕的窗棂、楼阁,生动展现了歌舞场所的华美与奢靡。然而,这种纸醉金迷的销金窟终究只是暂时的慰藉。“酒醒啼鸦”一句,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头上,将之前的醉意一扫而空。醉眼朦胧时听见的莺燕婉转,清醒后却只剩下乌鸦凄厉的啼叫,这种听觉上的巨大反差,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词人从短暂欢愉到更深孤寂的情感转变。“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这两句堪称全词点睛之笔。杨柳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既是春的使者,又是离别的象征。清明插柳本是民间习俗,词人“折得一枝杨柳”的举动,本是为了寄托哀思。但“归来插向谁家”的反问,却将这一传统行为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这个“谁家”的疑问,既是地理意义上的无家可归,更是精神层面的无归属感。词人以极其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最深沉的悲哀:一个漂泊者面对传统习俗时的尴尬与无奈,一个亡国遗民面对故土时的刻骨铭心的思念。这种举重若轻的表现手法,使词作在平淡中见奇崛,在简约中见深沉。
4. 作品点评
该词在艺术表现上运用遣愁至增愁的递进手法,通过反复消愁反而更添愁绪的矛盾冲突,层层递进地揭示主题,展现出词人严谨的构思脉络和清晰的情感层次。词人巧妙运用后续出现的特定词语,如“酒醒”二字使读者得以领会“燕帘莺户,云窗雾阔”的深层意蕴,“归来”则表明前文所述皆为外出经历,而“插向谁家”最终点明漂泊无依的客居状态,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经词人精心安排后,既形成前后呼应的结构纽带,又构建出由浅入深、逐步明晰的表达框架,使得平凡题材与质朴语言焕发出含蓄隽永的艺术魅力,充分体现了词人含蓄委婉、意在言外的创作特色。
# 司马周南留滞,贻笑梨花,幼安辽海无家,空攀杨柳,是善于怨徘者。
近代俞陛云《宋词选释》
下一篇:宋·释文珦《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