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南绿树春饶絮":街南绿树浓荫,春天多柳絮,
# 饶:充满,多。
"雪满游春路":柳絮如雪飘满游春的道路。
# 雪:这里以形容白色的柳絮。
"树头花艳杂娇云":树顶上杂映着艳花交织的娇云,
"树底人家朱户":树荫下是居住人家的朱红门户。
"北楼闲上":闲懒地登上北楼,
# 闲:高大的样子。
"疏帘高卷":疏散的珠帘向上高卷,
# 疏帘:也作踩帘,指稀疏的竹织窗帘,张耒《夏日》有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直见街南树":一眼看到遮护艳女朱户的城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倚遍栏杆还懒得离去,
# 慵去:懒得离去。
"几度黄昏雨":经过了几度黄昏细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记得暮春时她曾骑马徘徊踏过青苔,
# 盘马:骑马驰骋盘旋。
"曾傍绿阴深驻":曾靠在绿荫深处停马驻足。
"落花犹在":昔日落花今犹在,
"香屏空掩":华美的屏风却空掩,
"人面知何处":谁知桃花人面在何处?
北宋著名词人
晏几道(1038~1110),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晚年家境中落。晏几道与晏殊在词史上被并称为“二晏”。其词长于小令,多追怀往事,凄楚沉挚,深婉秀逸。代表作品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著有《小山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单相思的词。全词通过描绘暮春飞絮、绿荫依旧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时物是人非的怅惘;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人难觅的深切感伤。
2. 写作手法
对比:上片的春日繁华(“花艳杂娇云”)与下片的凄凉(“落花犹在,香屏空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时光流逝与人事变迁的伤感。借代:“树底人家朱户”以“朱户”(红漆大门)代指富贵人家,暗示词人爱慕的女子身份高贵,同时隐晦表达不敢直抒胸臆的羞涩心理。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即以“街南绿树春饶絮”勾勒出一幅暮春图景,而词人笔锋一转,将视线聚焦在那座朱门大宅。“朱户”二字暗藏深意:在宋代,朱漆大门本是王公贵族的特权象征,但随着礼制松弛,富贵人家亦可僭越使用。词人恋慕的正是这朱门深院中的女子,面对高门大户,他既不敢唐突造次,又难掩心中悸动,这种矛盾心理在“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的动作中展露无遗——表面上是闲来登楼远眺,实则是为了一睹佳人芳容。一个“闲”字,将少年人欲盖弥彰的羞涩心思刻画得入木三分。词人倚遍栏杆的焦灼等待,道尽了暗恋者特有的执着与忐忑。“慵去”看似懒散,实则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的苦楚。下片转入物是人非的感伤。词人从白昼等到黄昏,由初春盼至春尽,“黄昏雨”既写时辰又喻季节变迁。“盘马”二字表现尤为精妙——词人骑着马在原地徘徊打转,这个“盘”字既写动作,更写心境,将那种既期待偶遇又害怕失望的复杂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这场漫长的等待只换来“落花犹在,香屏空掩”的怅惘。结尾化用崔护“人面桃花”的典故,将这段无果的相思定格成永恒的记忆。全词未见两情相悦的描写,有的只是词人一往情深的单相思,这种欲说还休的含蓄表达,恰恰成就了宋词的婉约之美。词中每一个意象的选择,每一个动作的描写,都暗含深意,共同构筑起这段令人怦然心动又黯然神伤的青春记忆。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三幅意境深远的画面,如同徐徐展开的画卷般,将词人深藏心底的眷恋之情层层递现。通篇未着一字直抒胸臆,既不见"相思"之叹,亦无"孤寂"之诉,更乏"幽怨"之语,仅以清新淡雅的语言娓娓道来那些铭刻在记忆中的吉光片羽。词人巧妙地通过白描手法,将浓烈的情感蕴藏于看似平淡的叙述之中,使得这份深情既含蓄内敛,又格外动人心弦。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恰似隔帘望月,朦胧中更显情意之真切。
# 此词能够将单相思的少年心态描写得如此细腻、委婉,感染力如此之强,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清上彊邨民《宋词三百首全解》
# 该词描写细腻,刻画传神,语言精妙,风格浓艳,把一个歌女婉转而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惟妙惟肖。
现代作家程帆《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 此词与《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一首情感相类。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傅德岷,卢晋《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