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五夜":二月十五夜晚,
"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同赵德麟在聚星堂小酌。
"春庭月午":春日庭院中,皓月当空。
# 月午:指月亮升到天顶。阴历十五日半夜。,春庭:春季的庭院。
"摇荡香醪光欲舞":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
# 光欲舞:梅花晃动引得月光不定,如同梅花在舞蹈。,摇荡香醪:指月光下花香如陈酿的酒香在飘溢。香醪,美酒佳酿。
"步转回廊":九曲回廊,舞步旋转,
"半落梅花婉娩香":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
# 婉娩:形容香味醇清和美。,半落:微微低垂。
"轻云薄雾":那轻风吹拂薄雾笼罩的春月,
# 轻云薄雾:轻柔的云,薄薄的雾,喻月光柔美与梅花香飘。
"总是少年行乐处":总是照着少年行乐的地方。
"不似秋光":不像秋天的月光照着孤独的远行人,
# 秋光:秋月。
"只与离人照断肠":更备感凄凉。
# 离人:离开家乡与亲人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词是词人以王夫人的话为依据而写下的词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深切追求与对良辰美景的无比珍惜,这份情怀让他得以暂时忘却政治生涯中的得失荣辱,心灵归于一念清净,展现出一种旷达闲适的生活态度,这深刻体现了作者精神世界中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之情,是其丰富情感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通过“春庭月午”“半落梅花”等意象,抒发对春夜景色的喜爱与少年行乐的愉悦。对比:将“春庭月午”与“秋光”对比,突出春光的生机与秋光的萧瑟。比喻:以“摇荡香醪光欲舞”比喻月光下酒光的摇曳,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春夜的美景。反衬:以“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反衬春光的欢乐,突出春光的明媚与秋光的凄凉对比。象征:以“梅花”象征高洁与美好,深化春夜景色的意境。拟人:以“摇荡香醪光欲舞”赋予酒光以动态,增添画面的生动感。点染:以“轻云薄雾”点染春夜的朦胧氛围,烘托出少年行乐的轻松愉悦。渲染:通过“半落梅花婉娩香”渲染春夜的芬芳,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气氛。借代:以“秋光”借代秋天的凄凉,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3. 分段赏析
上片细腻描绘了苏轼笔下的月夜赏花场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题材,但苏轼赋予了它独特的韵味。他创新地将月光比喻为可以斟入酒杯中的液体,邀请读者共饮这份清辉与酒香交织的美妙,这种想象既新奇大胆,又合乎情理,自然流畅。开篇“月午”一词,即点明了中天明月正倾泻其光华于杯盏之间,而“摇荡”二字,则生动地勾勒出诗人举杯畅饮、与月光共舞的豪迈之情。诗人从寻常的生活中,捕捉到不寻常的诗意,于平易中见工夫,逸趣中显天才。月色是这样的皎洁明净,所照之处冷浸一片银色。聚星堂前的梅花也更显得璀灿晶莹,洗尽铅华见雪肌。诗人沉醉其中,不由自主地离席,漫步于清澈如水的回廊,直至一阵柔和清润的梅花香气悄然袭来,令他物我两忘,完全沉浸在这宁静而优美的世界。下片则转向了深邃的议论。由“半落梅花”引出,苏轼感慨即便是即将凋零的梅花也蕴含着更多的深情,尤其是当它们被轻烟薄雾轻轻笼罩时,更添一份朦胧含蓄之美。花前月下,自古以来“总是少年行乐处”,这少年是泛指,也是指赵德麟。诗人很赏识这位年轻的签判,称赞他“吏事通敏,文采俊丽,志节端亮,议论英发。”他们平时诗歌唱和,此时又同饮花下,“齿发日向疏”的太守,也有与少年同游乐之意。最后,苏轼以夫人对月色的独到见解作为结语,认为这不仅是生活中的感悟,更是富有诗意的哲理表达。
4. 作品点评
《减字木兰花·春月》这首词,作者精心择取了月色、梅花、冷香、回廊与轻烟薄雾等元素,巧妙编织出一幅清幽雅致、恬静淡远的艺术画卷。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他对世间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与珍视,更引领他的心灵超脱于政治纷扰之外,寻得一份难得的清净与自在。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中,作者的心境变得旷达而闲适,仿佛一切尘世的得失荣辱都已随风而去,只留下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不仅是其精神生活的一次美妙展现,更是他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脱的生动写照。
# 元祐七年正月,东坡先生在汝阴,州堂前梅花大开,月色鲜霁。先生王夫人日:“春月色胜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色令人和悦,何如召赵德麟辈来饮此花下?”先生大喜日:“吾不知子能诗邪?此真诗家语耳!”
宋赵德麟《侯鲭录》卷四
# 苏公居颍,春夜对月。王夫人日:“春月可喜,秋月使人愁耳。”公谓前未及也,遂作词曰:“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老杜云:“秋月解伤神。”语简而益工也。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上一篇:宋·戴复古《画山》
下一篇:宋·刘将孙《踏莎行·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