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ruǎn
láng
guī
·
·
nán
yuán
chūn
bàn
qīng
shí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nán
yuán
chūn
bàn
qīng
shí
fēng
wén
qīng
méi
dòu
liǔ
méi
cháng
dié
fēi
huā
zhòng
cǎo
yān
rén
jiā
lián
chuí
qiū
qiān
yōng
kùn
jiě
luó
huà
táng
shuāng
yàn
guī

译文

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和暖的春风中,马嘶声声。青青的梅子,才豆粒一样大小,日长气暖, 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花上露珠晶莹,春草茂密如烟,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轻解罗衣床上眠,只见堂屋前双燕飞归。

逐句剖析

"南园春半踏青时":在南郊的园林中游春,

# 踏青:春日郊游。唐宋踏青日期因地而异。有正月初八者,也有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者。后世多以清明出游为踏青。

"风和闻马嘶":和暖的春风中,马嘶声声。

# 马嘶:指游人车马的声音。嘶,叫。,风和:春风暖和。

"青梅如豆柳如眉":青青的梅子,

# 青梅如豆柳如眉:青梅结得像豆子那么大,柳叶长得像美人的眉毛。后世多以此句描绘明媚的春日风景。

"日长蝴蝶飞":才豆粒一样大小,日长气暖, 蝴蝶翩翩,大自然中的生命都处在蓬勃之中。

# 日长:过了春分的节令,白天渐渐长了。这里还有整个白天的意思。

"花露重":花上露珠晶莹,

"草烟低":春草茂密如烟,

# 草烟:形容春草稠密。

"人家帘幕垂":这户人家已放下窗帘。

# 帘幕:帘子和帷幕。

"秋千慵困解罗衣":她荡罢秋千格外疲倦,

# 罗衣:香罗衫。,慵困:困倦。

"画堂双燕归":轻解罗衣床上眠,只见堂屋前双燕飞归。

# 画堂:彩画装饰的堂屋。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是欧阳修的一首词,全词以清秀典雅的语言和迤逦飘逸的笔触,借春日郊外的秀丽景色为引子,通过上下两片的结构,上片描绘踏青时的所见所感,下片转入抒情抒发女子的相思之苦,情景交融、回环委婉地展现了女子在仲春时节踏青过程中的内心体验与相思情怀,语言精炼、画面生动,既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又富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充分体现了欧阳修作为宋代文学大家的卓越才华和婉约派词作的独特魅力,是词人中极为典型的一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小词。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是欧阳修所写,为了抒发一位少妇的怀人念远之情而创作。词中,这位少妇在春半的一个黄昏,来到南园游春,眼前的景致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了她对远人深深的思念。她漫步于南园,欣赏着春日的美景,却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自己与远人共同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心中充满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是一首词诗,也是一首怀人诗。介绍了仲春时节一位女子踏青的情景,描绘了春日郊外的秀丽景色和女子的所见所闻;体现了女子由景触情,内心涌动的相思之苦;营造了清秀典雅、迤逦飘逸的艺术氛围;表达了词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深邃意境,是欧阳修作品中极为典型的一首小词。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人通过描绘仲春时节的自然风光,如南园的青梅、柳丝、蝴蝶等,以及黄昏时分的花露、草烟、帘幕等,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以此抒发女子的相思之情。对比: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描绘了仲春时节南园的秀丽景色,如青梅如豆、柳丝轻拂、蝴蝶翩翩,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另一方面,又刻画了女子内心的相思之苦,如秋千慵困、解罗衣的孤寂动作。这种春日的美好与女子内心的孤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女子的相思之情在欢乐氛围中的孤独与无奈。映衬:青梅的鲜嫩、柳丝的柔美映衬出女子的青春与美丽;而花露的重、草烟的低则映衬出女子内心的沉重与忧郁。这种映衬手法使得词作的情感表达更加深邃,意境更加悠远。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细腻地描绘了思妇怀人的深沉情绪,内心情感的流露含蓄而微妙。全篇未直言思念,也未直抒愁怨,但春光大好之时,游园却未能让女主人公心情欢畅,园中荡秋千也未见盈盈笑语,一切只是默默无言,最终她欲拥衾独眠。这并非因春光和煦、暖风熏人而生的娇慵易倦,而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上片细述女子游南园之所闻所见,所选声音、景物皆富含深意。仲春时节,花繁叶茂,正是踏青佳期,人们纷纷结伴出游。此处突出两层意味:一是大好春光欲与所思之人共享而不可得;二是春光虽盛,却也预示着将衰之日,好景易逝,时光空流,历经秋凉冬寒,迎来春光,却仍盼不回远人。青梅如豆,柳叶如眉,外物之变化暗示时光之流逝,叹怨远人“可怜春半不还家”。风和之际,本应欢声笑语、笙歌管弦,但女主人公耳中唯闻风声与马鸣,此乃因她内心愁闷,想当年作别之时,远人身跨骏马扬鞭远去,如今他人游子归家,自己却独守空闺。马声之闻,亦是愁思之现。末句“日长蝴蝶飞”,日长难熬,蝶又双飞,更惹相思。此数句,未言一情,却情满其间。下片写女子独处园中已久,暮色降临,花露如泪,草锁轻烟。望邻家重帷深垂,知天时已晚,不禁长叹。秋千荡罢,困倦无聊,痴坐无绪,返回屋中。点灯独坐,不堪忆昔共剪烛花之情,欲向梦中寻慰藉,或可忘却,或可一见。女主人公此时心力交瘁,不愿再思再想。然无意抬头,却见“双燕”栖于画栋之上。燕之双飞,实喻夫妇和谐相伴,此时见“双燕”,女主人公只能心痛难忍。真燕画燕,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双”字触动了她内心深处的痛楚。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言情深沉,写景生动,情感蕴含于景色之中,以景作结,余味无穷。读后令人低回不已,余音绕梁,充分展现了欧阳修词作和婉、深邃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观其思深辞丽,均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宋陈世修《阳春集序》

# 景物闲远。又云:帘垂则燕栖,栖则在梁,妥甚。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

# 是人是物,无非化日舒长之意,望而知为治世之音,词家胜象。

清黄苏《蓼园词选》

# 先写春早之景,后言春昼之人,但言日长人倦。“秋千”二句不着欢愁,风情自见。 南国美景如画,春色撩人。写景句含婉转之情,可谓情景两得。词家之妙诀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舜钦《题花山寺壁》

下一篇:宋·戴复古《画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