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绕神州路":我辈梦魂一直萦绕着未复的中原。
# 神州: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此指中原地区。
"怅秋风、":值此金秋在萧萧的风声之中、
# 怅秋风:一作:恨秋风。
"连营画角":一方面号角之声连绵不断,
# 画角:古管乐器。传自西羌。形如竹筒,本细末大,以竹木或皮革等制成,因表面有彩绘,故称。发声哀厉高亢,古时军中多用以警昏晓,振士气,肃军容。帝王出巡,亦用以报警戒严。
"故宫离黍":而一方面想起故都汴州,已是禾黍稀疏,一片荒凉。
# 离黍:亡国之悲。,故宫:指汴京旧宫。
"底事昆仑倾砥柱":为何似昆仑天柱般的黄河中流之砥柱。
# 昆仑倾砥柱:传说昆仑山有天柱,天柱崩则天塌。,底事:犹言何事。底,何。
"九地黄流乱注":竟然崩溃,以致浊流泛滥,使中原人民遭受痛苦,使九州之土全成沉陆。
# 九地黄流乱注:黄河中有砥柱,砥柱崩则黄水泛滥。此皆九州覆灭之灾也。
"聚万落千村狐兔":又因何使衣冠礼乐的文明乐土,变成狐兔盘踞横行的惨境。
# 狐兔:语出范云《渡黄河》诗,“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谓荒凉无人也。
"天意从来高难问":天高难问,人间又无知己,
# 天意从来高难问:“天意”二句:暗指帝心难测。
"况人情老易悲难诉":而今又要送您别去,此情能向谁倾诉。
# 悲难诉:一作:悲如许。
"更南浦":去往南浦,
# 南浦:本义为南面水边,后常用以称送别之地。《楚辞·九歌·河伯》有“送美人兮南浦”。王逸注曰“愿河伯送己南至江之涯”。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张铣注曰“南浦,送别之地”。
"送君去":送你离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见柳枝随风飘起,有些凉意,残暑渐消。
"耿斜河、":夜幕降临,银河横亘高空、
# 斜河:银河。,耿:通“炯”,光明。
"疏星淡月":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断云缓缓飘动。
"万里江山知何处":万里江山,不知君今夜流落到何处。
# 万里江山知何处:胡铨远贬至广东,故云。
"回首对床夜语":回忆过去与君对床夜语,畅谈心事,情投意合,这情景已不可再得了。
# 对床夜语:指朋友间长夜深谈,亲密相处。,回首:回想。
"雁不到、":俗话说雁断衡阳,君去的地方连大雁也飞不到、
# 雁不到:“雁不到”二句:胡铨贬所在新州(今广东新兴),雁飞不到,借指别后音信难通。
"书成谁与":写成了书信又有谁可以托付。
# 谁与:寄给谁。
"目尽青天怀今古":抬头远望辽阔的天空,心中涌起对古今世事的深沉感慨,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怎能像那些庸碌之辈只计较个人恩怨,斤斤计较于琐碎的私人感情。
# 儿曹:儿辈。恩怨相尔汝:语出韩愈《听颖师弹琴》“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谓儿女亲昵之语也。
"举大白":让我们举起大杯畅饮,
# 大白:酒杯。
"听《金缕》":一起聆听这动人的歌曲。
# 金缕:即《金缕曲》,又名《贺新郎》,即指此词。
南宋词人
张元幹(1091~1160?),南宋词人。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芦川老隐,福州永福(今福建永泰)人。曾官至将作少监,秦桧当权时致仕南归,后因作词赠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削除官籍。张元幹与张孝祥合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尤以词著称,早期多为流连光景、离别相思之作,风格清丽妩媚;北宋灭亡后,词风一变,内容多感慨国家兴亡,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风格激越高昂,豪迈奔放。其诗“清新而有法度,蔚然出尘”,受苏轼、黄庭坚影响颇深。著有《芦川归来集》《芦川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送别词。展现了词人在悲愤中仍保持的慷慨气概。全词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友谊融为一体,既有对时局的深切忧虑,又有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体现了南宋爱国词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典型创作特征,表达了词人忧国伤时、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2. 写作手法
正衬:上阕以“连营画角”的肃杀秋景衬托“故宫离黍”的黍离之悲,更以“昆仑倾砥柱”的天地异象,烘托“九地黄流乱注”的乱世惨状。下阕“凉生岸柳”的凄清与“耿斜河”的寥落,共同渲染送别时的悲凉氛围。比喻:以“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覆亡,将金兵比作“黄流乱注”,流民比作“千村狐兔”,既写山河破碎之状,又暗含对侵略者的愤恨。“雁不到,书成谁与”更以鸿雁断书,喻示音讯难通的贬谪之苦。虚实结合:开篇“梦绕神州路”以虚笔追忆故国,接以“连营画角”的实景描写,虚实相生。下阕“回首对床夜语”是实写往昔情谊,“万里江山知何处”则转为虚写前程渺茫,结句“举大白,听金缕”在虚(饮酒)实(听曲)交错中,将悲愤之情推向高潮。
3. 分段赏析
上阕“梦绕神州路”道尽词人对中原故土的魂牵梦萦。“怅秋风”三句,将南宋偏安之局浓缩于方寸之间。继而发出震古烁今的诘问:“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此中“狐兔”意象,既实写战乱后村落荒芜、野兽出没的惨状,又暗喻国破时奸佞横行的历史规律。郑所南“地走人形兽”之叹,恰为此境写照。化用杜甫“天意高难问”句,既言天道难测,更悲知交零落,唯余胡公可与论心,而今又将远谪,“更南浦,送君去”八字如金石坠地,沉痛至极。下阕悬想别后光景。词人送别胡铨后独立江畔,直至“岸柳凉生”,星河低垂。“耿斜河”三句意境,与孟浩然“微云渡河汉”、苏轼“金波淡”诸句异曲同工。在此慷慨词章中忽着此等清冷之笔,愈见深情厚谊。悬想他年欲效朋友“对床夜语”而不可得,更借“雁不到”之典,写尽岭南贬所的荒远隔绝。此间家国之忧与今古之思交融,已超越个人得失。结句化用韩愈“恩怨相尔汝”而反其意,以豪语遣悲怀,笔势如龙翔九天,尽扫陈言俗套。全词将身世之感与时代之痛铸为雄浑悲壮的乐章。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作突破了传统送别词的窠臼,将个人情谊置于家国存亡的宏大背景中抒写。词中既有“梦绕神州路”的故国之思,又有“更南浦,送君去”的挚友深情;既含“聚万落千村狐兔”的悲怆遥想,又具“举大白,听金缕”的慷慨劝勉。词人以沉郁顿挫之笔,摒弃了缠绵悱恻的离愁别绪,转而抒发“天意高难问”的忧国之愤。全词通过对中原沦陷的痛切追忆,暗含对南宋苟安政策的强烈批判。尤其结尾“目尽青天怀今古”的磊落胸襟,在时局艰危之际更显难能可贵,展现了士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境界。
# 慷慨悲凉,数百年后,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气。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绍兴议和,今端明胡公铨上书,请剑欲斩议者,得罪权臣,窜谪岭南。平生亲党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公作长短句送之,微而显,哀而不伤,深得三百篇讽刺之意。非若后世靡丽之词,狎邪之语。
清曾噩《芦川词序》
# 此类皆慷慨激烈,发欲上指。词境虽不高,然足以使懦夫有立志。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张仲宗《贺新郎》:“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皆所谓拨地倚天,句句欲活者。
清张德瀛《词徽》
上一篇:宋·赵佶《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下一篇:宋·黄庭坚《满庭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