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xiāng
·
·
guò
lài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zhōu
qīng
shuāng
jiǎng
hóng
鸿
jīng
shuǐ
tiān
qīng
yǐng
zhàn
píng
fān
zǎo
jiàn
diǎn
yān
tīng
guò
shā
shuāng
lěng
yuè
míng
chóng
chóng
huà
píng
suàn
dāng
nián
lǎo
yán
líng
jūn
chén
mèng
jīn
kōng
míng
dàn
yuǎn
shān
cháng
yún
shān
luàn
xiǎo
shān
qīng

译文

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笑当年,严光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逐句剖析

"一叶舟轻":乘一叶小舟,

# 一叶: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

"双桨鸿惊":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

"水天清、影湛波平":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

# 湛:清澈。

"鱼翻藻鉴":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

# 藻鉴:(zǎo)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藻,生活在水中的一种隐花植物。鉴,镜子。

"鹭点烟汀":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

# 烟汀:(tīng)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汀,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鹭:(lù)一种水鸟。

"过沙溪急":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

"霜溪冷":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

"月溪明":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重重似画":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如画景;

"曲曲如屏":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如屏风。

# 屏:屏风,室内用具,用以挡风或障蔽。

"算当年、虚老严陵":笑当年,严光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

# 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

"君臣一梦":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

# 君臣:君指刘秀,臣指严光。

"今古空名":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

# 空名:世人多认为严光钓鱼是假,“钓名”是真。这里指刘秀称帝和严光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

"但远山长":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

"云山乱":山间白云,缭绕变幻;

"晓山青":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香子·过七里濑》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山水词佳作。此词描写了七里濑的秀美风光,既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又流露了功名虚无、江山长在的哲思。词的上阕前六句勾勒出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后三句则从不同角度写溪水在不同时辰的动态之美;下阕山色描摹切入,中间插入议论感慨,最后有以写山收束全篇。全词以水上行舟的悠然视角,将静谧江声与流动时空交织成卷,语言空灵洗练,意境广渺,既有水墨画卷般的视觉诗意,又蕴藏“江山不老”的宇宙观照,刚柔意象与虚实哲思浑然一体,展现出超逸旷达的生命境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于1073年,时宋神宗熙宁六年,春二月所作。苏轼时任杭州通判,巡查富阳,由新城至桐庐,乘舟富春江,经过七里濑时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山水词。这首词描写了七里濑的优美景色,表达词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也体现出其功名虚无、江山长在的人生哲学。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上阕以“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开篇,通过“轻”“惊”等动词展现舟行的动态美,又以“水天清、影湛波平”描绘江面的静态美,形成动静对比。鱼跃与鹭栖的细节,进一步以动态打破静谧,强化自然生机。比喻:“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一句,将山峦比作“画”与“屏”,赋予自然以人文意趣;以“藻鉴”喻水面,凸显水色澄澈如镜的特质。用典:“算当年、虚老严陵”一句引入东汉严光隐居富春江的典故,批判其“钓名”之虚,并借“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直指功名如梦幻泡影,将写景升华为对历史与人生的反思。

3. 分段赏析

此词借七里濑山水清景,寄寓苏轼“因缘自适、归真返朴”的生命哲思,于自然永恒中消解浮名,慨叹人生如梦。上阕以“一叶舟轻”破题,先以动静相生之法勾画江景: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勾画轻舟掠水之动,又以“水天清、影湛波平”摹写江天澄澈之静;鱼跃明镜般水面,鹭栖烟霭迷蒙沙洲,又以细节动态激活静谧画面,简笔点染间,动静相生,尽显盎然生机。后三句“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如蒙太奇剪接,借白昼、清晓、月夜三时溪景的疾速切换,既写舟行倏忽,亦暗藏人生逆旅之思,为下阕伏笔。下阕由山色起笔,“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以画屏喻连山,简笔勾连见层叠曲致,意境全出。继而借严子陵钓名富春江的典故(“算当年、虚老严陵”),讽其未悟山水真谛,更以“君臣一梦,今古空名”直指功业虚妄。结尾“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句,以山色之亘古回应上阕水流之瞬逝,终归于“江山不老”的永恒命题——恰如《赤壁赋》中“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之叹,将历史沉思与人生荣辱化入苍茫山水。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异曲同工,以景结情。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苏轼贬杭期间,以佛老超然之思凝视山水,将荣辱化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

4. 作品点评

《行香子·过七里濑》以山水画卷承载哲思,动静结合的写景、精妙对称的章法、刚柔并济的语言,使这首词达到“诗画一体”的境界。苏轼通过自然与历史的对话,既批判了功名虚妄,又礼赞了山水永恒,体现其“寄至味于淡泊”的生命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东坡这首小词,既描绘了静止的画面,又表现了画面的流动,将动和静、虚与实结合得如此巧妙,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感享受。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华昌《唐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释如本《颂古三十一首(其三十一)》

下一篇:宋·梅尧臣《苏幕遮·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