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梦扁舟花底":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
# 扁舟:小船。
"香满西湖烟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清香扑鼻。
# 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
"急雨打篷声":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
# 打篷声:雨落船篷之声。
"梦初惊":把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却是池荷跳雨":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
"散了真珠还聚":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
# 真珠:即珍珠。形圆如豆,乳白色,有光泽,是某些软体动物(如蚌)壳内所产。为珍贵的装饰品,并可入药。
"聚作水银窝":最后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
# 水银:喻水珠。
"泻清波":亮晶晶的。
# 清波:清澈的水流。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首小令以轻松笔调描绘词人梦中西湖泛舟及雨醒后的景致。上片述梦,泛舟花底西湖,骤雨惊梦;下片绘醒,眼前景物与梦境相映,别有趣味。全词构思精妙,意境独特,梦境现实交织,层次分明,变化丰富。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上片“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写的是梦境,属于虚写。词人描绘了自己在梦中驾着小舟,在西湖的花底下游荡,周围是烟雾缭绕的水面和四溢的荷花香味,营造了一个缥缈而美丽的梦境世界。下片“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则写的是现实中的景象,属于实写。词人从梦中惊醒后,看到的是池塘中的荷花在雨中摇曳,雨滴落在荷叶上如同珍珠般跳跃,最终汇聚成水银窝般的光泽,并泻入清波之中。虚实之间的巧妙转换,使得词作既有梦幻般的浪漫,又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比喻:词人运用比喻手法,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形象地描绘了雨滴的圆润和光泽;又将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进一步突出了雨水汇聚后的明亮和流动感。这些比喻使得词作对雨打荷叶的景象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动静结合:词作中既有静态的描写,如“香满西湖烟水”中的烟雾缭绕和花香四溢;也有动态的描写,如“急雨打篷声”中的雨声急促和“池荷跳雨”中的雨滴跳跃。动静之间的结合,使得词作在画面上既有宁静的美感,又有生动的活力。
3. 分段赏析
《昭君怨·咏荷正雨》上片“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扁舟”,小船;花底,花下。在午后的恬静时光里,词人沉入了梦乡,他仿佛驾驭着一叶轻盈的小舟,悠然穿梭于西湖的荷花之下。那梦境中的西湖,烟雾朦胧,水面上荷花的香气随风飘散,弥漫四周,美得不似人间。这两句描绘的虽是虚幻之梦,却生动得仿佛亲眼所见,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湖面风光的大致轮廓,令人仿佛亲眼目睹那西湖的绝美胜景。然而,这份宁静美好被一阵突如其来的暴雨打破。雨点猛烈地敲击着船篷,发出阵阵急促的声响,将词人从美梦中猛然惊醒。那一刻,梦中的扁舟、荷花与烟波浩渺的湖面瞬间消散,只留下一片空白与遗憾。词人心中或许还留恋着那未完的梦境,对这场雨打断他的美好时光感到一丝惋惜。下片“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却是”二字,承上启下,把梦境和现实串在一起。词人发现,那梦中惊扰他的“急雨打篷声”,实则源自门前池塘中荷叶上跳跃的雨点。一个“跳”字,生动地勾勒出雨势之急,与上片中的“打”字遥相呼应,共同营造出雨落瞬间的动态美。雨珠在荷叶上嬉戏,仿佛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时而被雨点击散,时而又重聚一处,这便是“散了真珠还聚”的奇妙景象。词人观察入微,方能提炼出如此生动传神的词句,让人仿佛亲眼目睹了雨珠在荷叶上的欢腾。随着雨珠的不断汇聚,它们最终形成了水银般的一窝,闪烁着银色的光泽。然而,当荷叶无法再承载这份重量时,叶面上的积水便如瀑布般倾泻入池中,这便是“聚作水银窝,泻清波”的生动写照。在这里,“跳”、“散”、“聚”、“泻”四个动词的连用,不仅精准地描绘了雨打荷叶、水珠滚动的细腻过程,更将这一自然景象的生动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于那场雨幕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令以轻松活泼的笔触,细腻描绘了词人周遭的自然景致,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然的生活哲学。整首词语言清新欢快,趣味盎然,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词作构思精巧,意境独特,巧妙地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层次分明,变化多端。在梦中,词人仿佛置身于西湖的花海之下,扁舟轻荡,烟雾缭绕,花香四溢,宛如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卷。然而,一阵急雨打破了这份宁静,将他从美梦中惊醒。醒来后,词人发现眼前的景象与梦境截然不同,但同样充满生机与趣味。雨点落在门前的池塘中,荷叶上跳跃的雨珠如同晶莹的珍珠,在碧绿的“盘子”上滚动嬉戏,时而散开,时而重聚。荷花在雨中散发出阵阵幽香,让人沉醉不已。这首词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巧妙对照,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致的美丽与生动,更在不经意间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智慧与哲理。细细品味,仿佛能亲眼目睹那珍珠在荷叶上滚动的晶莹璀璨,仿佛能亲身感受到荷花的阵阵幽香,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与美好。
# 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则倍,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现代钱钟书《谈艺录》
上一篇:宋·张友仁《水调歌·石屋势平旷》
下一篇:宋·晁说之《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