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è
zhōu
nán
lóu
shū
shì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shān
guāng
jiē
shuǐ
guāng
píng
lán
shí
xiāng
qīng
fēng
míng
yuè
rén
guǎn
bìng
zuò
nán
lóu
wèi
liáng

译文

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逐句剖析

"四顾山光接水光":站在南楼上倚着栏杆向四周望去,只见山光、水色连在一起,

# 水光:水色。,山光:山色。,四顾:向四周望去。

"凭栏十里芰荷香":辽阔的水面上菱角、荷花盛开,飘来阵阵香气。

# 芰:菱角。,十里:形容水面辽阔。,凭栏:靠着栏杆。

"清风明月无人管":清风明月没有人看管自由自在,

"并作南楼一味凉":月光融入清风从南面吹来,使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 一味凉:一片凉意。,并:合并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鄂州南楼书事》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生动地描绘了在夏日夜晚,诗人登上鄂州南楼极目远眺的独特情景。诗中,“明月”这一意象至关重要。正是得益于那朗朗高悬的明月,在月色的朦胧笼罩之下,诗人方能清晰地望见那山水交融、难以分辨彼此的美妙景致。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如水的月光,才让诗人得以知晓,那扑鼻而来的阵阵花香,正是来自于十里之外肆意绽放的芰荷。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诗的后两句,原本仅有清风徐徐,带来丝丝凉意。然而,那皎洁柔和、静谧安详的月光,与清风相互交融,难解难分。在诗人细腻的感知中,清风仿佛携带着月光,而月光亦如同清风一般,二者浑然一体,共同为诗人送来了无尽的凉爽与惬意,营造出一种无比舒适、悠然自得的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鄂州南楼书事》是黄庭坚被贬至鄂州期间创作的。黄庭坚与苏轼在政治立场上志同道合,同属一派,而他们的仕途之路也都崎岖坎坷,充满波折。诗中所写“清风明月无人管”,看似只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实则蕴含着他内心深处的感慨。彼时的他,深陷官场的明争暗斗,遭受各方倾轧,不知这样的困境何时才是尽头。他满心渴望能像那清风明月一般,自由自在,不受世俗的管束与纷扰,可现实却让他明白,这不过是难以实现的奢望罢了。诗中描绘的那一缕秋凉,虽能带来片刻的身体上的舒适,然而,他心中因仕途不顺、人生挫折而产生的“病症”,又岂是这秋凉能够治愈的呢?初次品读这首诗,或许会觉得诗中满是惬意之感,可若细细思量,便能体会到字里行间潜藏的那份凄凉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在夏日夜晚,诗人登上鄂州南楼极目远眺的独特情景,表达了自己悠闲自在的心境以及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诗人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之中。清风、明月、芰荷等自然景物,一方面构成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闲适;另一方面,结合诗人被贬的背景,又能体会到他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现实中无法摆脱困境的凄凉。拟人:“清风明月无人管”一句,赋予清风明月以人的特性,好似它们逍遥自在,不受任何束缚,进一步烘托出一种空灵、自由的意境。多感官描写:首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山光与水光相互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开阔、秀丽之感;次句则从嗅觉角度入手,让读者仿佛能闻到十里之外传来的芰荷清香,通过视觉与嗅觉的结合,使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更加生动、立体。

3. 分段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前两句“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读者仿若被一股无形之力牵引,瞬间抛却自身所处之地,恍若亲身登上了鄂州南楼,悠然融入那夏夜乘凉的情境之中。这种奇妙的代入感缘何而来?从外界景致瞧,四下里山水轮廓分明,波光与山影相互映衬。绵延十里的荷塘内,芰荷肆意绽放。楼前清风悠悠拂过,天空中明月高悬。远近之景,天地之间,皆以南楼为聚焦点,营造出一个高远、澄澈且充满立体感的美妙艺术境界。就自身感知而言,映入眼帘的山光、水光以及洒下的月光,皆是视觉的收获;那随风飘散而来的芰花与荷花的馥郁香气,则是嗅觉的馈赠。视觉与嗅觉交织,一幅鲜活生动的南楼夏夜图便在读者心间悄然铺展。后两句“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同样妙不可言。“清风”一词,既点出了夜晚的凉爽之意,这份凉意,通过皮肤能真切触摸到,耳朵也能从微风拂动之音中捕捉到。而“南楼一味凉”里的“味”字堪称神来之笔,仿佛口舌的味觉也参与其中,好似读者正细细咂摸着这股清凉,如同品尝珍馐美味一般。总体而言,在这两句诗的引领下,读者的眼睛、鼻子、耳朵、口舌、皮肤等各类感官,以及与之对应的视觉、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功能,皆被全面唤醒,汇聚一处,一同沉浸于对南楼夜景的深度感知、悉心领略与切身体验中。这般情景交融之景,让读者自然而然就有了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真真切切置身于南楼之上,尽情享受着清风明月带来的清爽与惬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山谷七言绝句皆学杜,少学龙标(按指王昌龄)、供率(按指李白)者,有之,《岳阳楼》《鄂州南楼》近之矣。

近代文学家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强至《醉卧》

下一篇:宋·陈杰《风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