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ūn
zhī
chū

朝代:唐作者:张九龄浏览量:3
jūn
zhī
chū
cán
jūn
mǎn
yuè
jiǎn
qīng
huī

译文

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逐句剖析

"自君之出矣":自从你离开家乡远行,

# 君之出矣:夫君离家。之,助词,无实际意义。矣,了。

"不复理残机":我再不去动破旧织机。

# 理残机:理会残破的织布机。,不复:不再。

"思君如满月":想念你犹如天边圆月,

# 满月:农历每月十五夜的月亮。,思:思念。

"夜夜减清辉":一夜一夜减弱了光辉。

# 清辉:指皎洁的月光。,减:减弱,消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赋得自君之出矣》是唐代名相张九龄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乐府旧题写闺怨之情,通过“残机”与“满月”两个核心意象,勾勒出思妇独守空闺的孤寂画面。前两句直叙离别后的生活场景,以闲置的织机暗示时光流逝;后两句转为精妙比喻,将思念之情比作渐亏的明月,既写容颜憔悴,又表深情不减。全诗语言凝练,意象清新,将日常物象与深沉情感自然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朝开元年间名相、诗人

张九龄(678~740),唐代大臣、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世称“曲江公”。长安进士,任右拾遗,迁左补阙。开元二十一年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张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对唐诗的发展影响颇大;其五言律诗讲究情致深婉,蕴藉自然。所作《感遇诗》抒怀感事,以格调刚健著称。他还乐于提携后进,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皆受其青睐。主要作品有《感遇》《杂诗》《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著有《曲江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赋得自君之出矣》出自张九龄的《曲江集》,这部诗集记录了他仕途起伏的人生历程。集中既有春风得意的畅快之作,也不乏失意时的沉吟之篇,诗人将真情实感悉数倾注于字里行间。作为唐代诗文的重要代表作,《曲江集》历来备受推崇,其文学价值与地域特色对岭南文坛尤其是客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独特影响,至今仍具有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题材的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残机”和“满月”的意象,描绘了思妇独守空闺的孤寂,以月光渐暗的巧妙比喻,道出了思念之情的与日俱增。

2. 写作手法

比兴:诗人妙运比兴,托月寄情,将思妇幽微的心绪化为皎皎月华:“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轮相思之月,由盈转亏,由明转暗,恰似思妇日渐憔悴的容颜与黯淡的芳心。虚实结合:前两句实写思妇生活场景,后两句虚写月光变化喻情感变化,虚实相生,拓展诗意空间。比喻:诗人以明月为喻,巧妙勾勒出思妇内心的幽微情思:“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以月辉渐暗喻相思消瘦,将无形之思化为可感之象。

3. 分段赏析

“自君之出矣”:开篇以乐府旧题起兴,平易中暗藏机锋。“自”字如一声轻叹,既点明离别之始,又隐含时光绵长的怅惘。看似寻常的叙事句,却为全诗铺设了沉静而深远的抒情基调,让读者瞬间进入思妇的独白情境。“不复理残机”:残机意象极具张力——织机半毁,丝缕凌乱,既是生活停滞的真实写照,更是心灵荒芜的绝妙隐喻。诗人不写“停织”而说“不复理”,强调主动放弃的决绝姿态,暗示思念已吞噬日常。一个“残”字,既状物,又写心,物我交融,堪称诗眼。“思君如满月”:比喻之妙在于双重契合:既取满月圆满光辉之形,喻相思之浓烈纯粹;又暗含月有阴晴圆缺之理,为下句埋下伏笔。较之常以流水喻愁,此喻更显新颖脱俗,将抽象情思转化为皎洁可感的视觉形象,使诗意陡然升华。“夜夜减清辉”:“夜夜”叠用,强调煎熬的持续性;“减”字精准如刻度,记录着思念对身心的消磨。诗人捕捉月光渐暗的自然现象,巧妙对应朱颜凋零的生命体验。不直言消瘦,而让读者在月辉的明暗变化中自行体悟,比《古诗十九首》“衣带日已缓”更富象征韵味,展现盛唐诗歌的含蓄美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此题古今作者,毕竟此首第一。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满”字、“减”字纤而无痕,殊近乐府。

明末清初贺贻孙《诗筏》

# 题本六朝,而特出巧思,亦得《子夜》诸曲之妙,若直言稍减容光,便平直少味,借满月以写之,新颖绝伦,其思路之巧,全在一“满”字。

清李锳、李兆元《诗法易简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齐己《君子行》

下一篇:唐·崔道融《溪上遇雨二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