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ín
jiāng
xiān
·
·
méi

朝代:宋作者:李清照浏览量:4
tíng
yuàn
shēn
shēn
shēn
yún
chuāng
chūn
chí
wèi
shuí
qiáo
cuì
sǔn
fāng
姿
lái
qīng
mèng
hǎo
yīng
shì
nán
zhī
shòu
tán
qīng
xiàn
hèn
nán
lóu
qiāng
guǎn
xiū
chuī
nóng
xiāng
chuī
jìn
yǒu
shuí
zhī
nuǎn
fēng
chí
bié
dào
xìng
huā
féi

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逐句剖析

"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

"云窗雾阁春迟":云簇疏棂,雾迷高阁,春天总是迟迟不来。

"为谁憔悴损芳姿":玉颜憔悴、芳姿瘦损,但是这番惦念、这番折磨又有谁知道呢。

# 损芳姿:一作“瘦芳姿”。

"夜来清梦好":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

"应是发南枝":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

# 南枝:向南,亦即朝阳的梅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梅花风姿清瘦,

# 玉瘦檀轻:谓梅花姿态清瘦,颜色浅红。檀,原为木名,此处指浅绛色。

"南楼羌管休吹":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

# 羌管休吹:意谓不要吹奏音调哀怨的笛曲《梅花落》。

"浓香吹尽有谁知":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

# 浓香吹尽:一作“浓香开尽”。

"暖风迟日也":春日的暖风,

# 暖风迟日:语出孙光宪《浣溪沙》词:“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迟日:春日,语出杜审言《渡湘江》诗:“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别到杏花肥":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 肥:这里指盛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临江仙·梅》为李清照所作的咏物词,现存最早版本见于明人的《花草粹编》。这首词字面浅易,可寓意却易引人争议。词人以“暖风迟日”指代未现身的赵明诚,自比为“梅”,流露出担忧自己会如芳姿渐损、浓香散尽的落梅一般境遇。尤其结尾“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分明是说春风舍梅而去,转头吹向杏花,使其愈发娇美。“梅”象征着李清照,“杏花”常用来比喻美女,其间意蕴不言自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李清照(1084~1155?),宋代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市章丘区西北)人。金兵入据中原后,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诗、文、书、画皆擅,尤精于词,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她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所作词,前期多写闺中生活、自然风光和相思离别,风格活泼清新、婉转。后期词风转为伤时怀乡、凄凉深婉。她善用白描,能将内心活动形象化,语言优美精巧却不刻意雕琢。李清照的诗存世不多,但题材比词更广,咏历史,谈世事,论文艺等。代表作品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声声慢・寻寻觅觅》《咏史》《夏日绝句》等。后人辑有《漱玉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对于李清照创作的这首《临江仙·梅》,学者陈祖美对某词(结合前文应指所探讨的特定《临江仙》)的背景及未被宋代《乐府雅词》收录的缘由做出推断:由《临江仙·并序》这一同调词的小序能够知晓,李清照创作的《临江仙》有好几阕,照理说,此次探讨的这一首理应包含其中。它遭受质疑,除了一些人们常提及的因素,陈祖美认为,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曾慥编纂的《乐府雅词》仅仅收录了前一首《临江仙》,却将这一首排除在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抒情词。词人描绘了梅花在“暖风迟日”下的状态,将自己化身梅花,体现了对自身境遇的担忧,表达了害怕被丈夫赵明诚冷落、自身如梅花般凋零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双关:“春迟”字面意是春天来得迟缓,深层意是借迟来的春光,暗示春闺思妇因思念远人、爱情无果而心情黯淡,迟迟盼不来美好心境。既写自然之春,又关合人物内心之春,一语双关,意蕴丰厚,使情感表达委婉含蓄,引发读者深层思考。象征:梅花的“憔悴损”“玉瘦檀轻”,恰似思妇因思念而形容憔悴、身心受损,以梅花历经苦寒凋零象征思妇在爱情中的坚守与磨难,借梅花寄托思妇的身世与情思,拓展了词的内涵深度。以景结情:“园中的春色,尽作愁痕了”前文铺陈诸多愁绪,此处不直接抒情,而用园内春色满是愁痕之景收尾,将无形的愁绪具象化,让读者透过这衰败含愁的春色,去感受词人或思妇心中无尽的哀愁,言有尽而意无穷,韵味悠长。托物言志:“憔悴损”“玉瘦檀轻”,展现出历经苦寒、饱受摧残的模样。这恰似词人在南渡漂泊后的处境,身世浮沉、愁苦满怀。词人以梅花自比,表面写梅花的凋零,实则抒发个人在动荡时局下壮志难酬、心境凄凉之感,借梅花的孤高、坚韧,暗表自己坚守内心高洁、不屈从于苦难的意志,将抽象情感具象化,使词意深沉蕴藉。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刻画春天迟至、梅未绽放之景。起首“庭院深深深几许”径直沿用欧词,照搬原文却毫无生硬之感,反融入新境。“庭院”一句凸显其深邃,“云窗”一句描摹其高耸,两者一横一纵,相互烘托,瞬间勾勒出贵家池馆的奢华清幽。云团簇拥着雕花窗棂,雾气笼罩着巍峨楼阁,仿若超凡脱俗的仙境。“春迟”二字含义颇丰,耐人寻味,不可轻易放过。乍看之下,似是主人公在嗔怪春光来得太晚,可细究便知,阳春有序,春光怎会遗漏这华丽府邸,此处“迟”字,不单指客观景致,更蕴含着主观情思,词人借春光迟至的意象,暗喻春闺思妇的愁苦心境。“为谁憔悴损芳姿?”以设问之笔宕开,承接前文,点明让闺中女子无心赏春、容颜憔悴的,正是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爱情的煎熬,层层铺垫后,至此才点明主旨。“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引出梅花,此为承上启下之妙笔,于高雅清丽中透着几分凄清。这“清梦”实则是思妇幻想与远人相聚的南柯一梦,即便远人未归,这梦中的片刻欢愉也算有所慰藉。下片聚焦梅花凋零、浓香散尽,梅花盛放之景仅在“清梦”中昙花一现。在词人眼中,梅花似未经历枝头烂漫的美好,这般刻意的艺术处理,只为给“咏梅”添一抹悲苦意蕴。彼时南渡漂泊的词人,无心观赏盛开的梅花,终日躲于屋内,任由春光悄然流逝,待出门时,梅花已然残败。诸如“憔悴损”“玉瘦檀轻”等描绘,恰似词人南渡后在愁苦中煎熬的外在写照。“杏花肥”是说杏花盛放,以“肥”字替换常用表述,将形容词用作谓语,美感顿生,既精巧又不失自然,新颖却不怪异,着实超凡脱俗。此处“肥”与前文“瘦”相呼应,以梅花的清瘦,映衬杏花的丰腴,画面愈发鲜明生动,同时点明时光流转,从早梅初绽盼到杏花满园,二十四番花信风已过十一番,春光过半,佳人未归,花开花落,唯余孤身赏景,无怪乎满园春色皆染愁绪。结尾以景收尾,饱含情思韵味,令人心生悲戚。

4. 作品点评

此词围绕咏梅展开,借梅花巧妙暗喻自身。词人将闺中女子独处的离情别绪,还有对美好年华匆匆流逝的惆怅之感,以极为高雅精妙、深沉到位的笔触呈现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幽思与怅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案《花草粹编》收此首作李清照词,但《梅苑》作曾子宣妻词。据《草堂诗馀》载清照别一首《临江仙》自序云:“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临江仙》也。”是清照曾作数阕《临江仙》,此阕起处相同,或亦清照作也。

不详唐圭璋《宋词四考·宋词互见考》

# 据《草堂诗馀》所引,在这一组《临江仙》之前,李清照缀有小序,对作词的缘起有所说明。可知乃是刻意仿效欧阳修迭字佳构而作的。然而却写得风致嫣然,没有一点斧凿痕迹。

近代周笃文

# 这首咏梅词,托物言志,以梅喻人。表面写梅,实际上写人。写梅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无限恨”,赋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说是写人,却有梅花的物态形象:“发南枝”、“玉瘦檀轻”、“浓香”,真是亦花亦人,梅与人浑然一体。寄托着女主人对远离身边的心上人的深情思念,为相思而憔悴瘦损,忧心韶华易逝、红颜衰老,心上人会对自己冷落和疏远。意味悠远深长。

近代徐北文《济南名士丛书·李清照全集评注》

# 李清照的词给人印象很深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她“对比”。有前期词作和后期词作总体上的对比,也有一首词内部凝聚着的强烈的今昔对比,如:《临江仙》。

不详陆承刚《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赏析》

# 《临江仙》第二首,字面更为通俗易懂。她把赵明诚比作和煦东风,而自己却成了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

不详邱红竹《论李清照词的“愁”情》

# 此词《花草粹编》作李词,《梅苑》作魏夫人词,其他宋代总集均未录,且词笔劣陋。半塘老人《漱天词》注:此首亦似伪作,乃借前《临江仙》调模拟为之者。兹不录。

不详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

# 此首《梅苑》以此首为曾子宣妻词,《花草粹编》以为李易安词,俱不详所本,存疑为是。

不详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谢枋得《蚕妇吟》

下一篇:宋·王令《靡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