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高眺远":置身高楼,
"见长空万里":凭高看去,长空辽阔,
"云无留迹":万里无云,
"桂魄飞来":中秋的月夜,月亮的光辉从天上照射下来,
# 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人称月体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光射处":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
"玉宇琼楼":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
# 玉宇琼楼:传说中月宫里神仙居住的楼宇。形容月中宫殿的精美。
"乘鸾来去":仙女们乘鸾凤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
# 乘鸾来去:想象月宫里仙人乘鸾自由往来。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人在清凉国":我向往月宫中的清净自由。
# 清凉国:唐陆龟蒙诗残句:“溪山自是清凉国。”
"江山如画":秀丽的江山像图画般的美丽,
"望中烟树历历":看过去在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 烟树历历:唐·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烟树,烟雾笼罩的树木;历历,清楚可数。
"我醉拍手狂歌":我沉沉醉醉,拍手狂歌,
#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龙楡生笺:李太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月:邀月赏心。
"举杯邀月":举杯邀月共饮,
"对影成三客":对影成三人。
"起舞徘徊风露下":我独自在飒风微露里起舞翩跹,
"今夕不知何夕":不知今夕是何日,
# 今夕不知何夕:人间的今夕,不知是天上的什么日子。龙楡生笺:“《诗·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便欲乘风":我想来着这清风翩然飞往月宫,
"翻然归去":哪里还用乘坐大鹏鸟?
# 翻然:回飞的样子。
"水晶宫里":在晶莹剔透的水晶宫里,
# 水晶宫:这里指月宫。
"一声吹断横笛":那玉笛被我一吹而断。
# 吹断横笛:形容笛声高亢嘹亮。吹断:吹彻的意思。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月夜的词,词人借景抒情,既有实景的描绘,如明亮的月光、宁静的夜晚等,又有想象的驰骋,如月宫的神秘、仙女的飘逸等。借美景,映照出现实社会的丑陋,深刻揭示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与美好现实的深切向往。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苏轼在这首词中,充分展现了其浪漫主义情怀和丰富的想象力。他通过登高望远,幻想出月宫的奇妙景象,“玉宇琼楼,飞鸾来去,人在清凉国”,这些描绘不仅富有诗意,而且充满了奇幻色彩。同时,他还将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现实的追求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气息。反衬:以乐景衬哀情,用“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来描绘人间的美景,用“玉宇琼楼,乘鸾来去”来描绘月宫的奇妙。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月宫的美丽和神奇,也反衬出现实社会的丑恶和黑暗。想象:苏轼通过想象,构建了一个瑰丽奇幻的月宫世界。他幻想月宫中有“玉宇琼楼”,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月宫的神秘与美丽,也寄托了苏轼对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化用:在下片中,笔调陡然变换,描绘了一幅这样的场景:“我沉醉其中,拍手高歌,举杯向明月相邀,连同地上的影子,我们共成三友,共享这份欢愉。”此处,作者巧妙地借鉴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以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将高悬天际的明月与紧随身旁的影子幻化为贴心的伴侣,共赴这场心灵的盛宴。这样的描绘,不仅为词篇披上了一袭浓郁的浪漫主义面纱,给人以奇幻非凡之感,同时也深刻而真实地映照出作者内心深处那份孤独与凄清的影子,两者交织,形成了一幅既瑰丽又略带哀愁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开篇“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勾勒出中秋之夜,万里晴空无云的景象,这本是中秋常见的景致,并无特别之处。然而,作者巧妙添入“立于高处远眺”四字,瞬间将意境升华。他站在高楼之巅,俯瞰远方,视野因此变得无比开阔,使得那无垠的长空更显浩瀚无边,引人无限遐想。“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古时称月为魄,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月光照耀的清辉夜色,给人以清凉的感觉。这竟引起了作者无限的幻想,以寄托着他的精神世界:“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作者以“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他设想从月宫俯瞰人间:美丽的山河宛如画卷,烟火人家清晰可见。人间江山越是秀美,越反衬出现实社会的丑陋,从而更加凸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与压抑。下片笔锋骤转,以“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之句,巧妙借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将天上皎洁的明月与地上孤独的身影幻化为贴心的伴侣,共襄欢愉。作者之所以有“举杯邀月”,正是意味着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意味着他对权贵们的讨厌。尽管他试图借酒消愁,与月共赏,但那份深藏的悲愁并未因此消散,反而驱使他月下起舞:“起舞徘徊于风露之间,忘却今夕何夕”此句化用《诗经》中“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意在强调此夜之美,不愿虚度。因此,这里似乎使人听到他强颜为笑之声,但又使人深深地感到他觉得月亮才是他的知音。唯其如此,所以,他便幻想起遨游月宫来了:“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它深刻地反映出词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美好现实的追求,即便这一切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却也是他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呼唤。
4. 作品点评
《念奴娇·中秋》是一篇洋溢着狂放与洒脱气息的词。苏轼身处黄州,其政治境遇未见好转。为了缓解个人在政治上的挫败与苦闷,为了超脱尘世的庸俗与污浊,他愈发向往那超凡脱俗、空灵澄澈的境界。虽然是带有消极成分,不值得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促成。这首词意境恢弘广阔,风格清新豪迈,显示出苏轼词独有的豪迈飘逸的艺术风格。它是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土壤之中的,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点。
# 公雄文大手,乐府乃其游戏,顾岂于流俗争胜哉?盖其天资不凡,辞气迈往,故落笔皆绝尘耳。
金王若虚《滹南诗话》
上一篇:宋·张嵲《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