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ǎng
yuè

朝代:宋作者:俞桂浏览量:3
tiān
jìng
yún
jìng
chén
shí
liù
yuè
yuán
mǎn
jiǎo
jiǎo
bái
lún
jīn
tóng
yuè
zhào
shì
jiān
rén
jiǔ
fāng
chū
zuò
fēng
mǎn
jīn
qīng
yǐng
chuāng
liáo
wèi
xīn
suǒ
qiàn
zūn
jiǔ
suǒ
zhāng
qín
hǎo
yuè
zài
hǎi
bīn
chī
ér
guān
shì
liǎo
kōng
jīng
shén
shǎng
xīn
yuè
chóu
xiāng
pín
jīn
xiāo
shī
xìng
dòng
kuáng
yín
mín
duì
yóu
ěr
kuàng
féng
qīn
gòng
bīn

译文

天空纯净得没有一丝云彩,大地洁净得没有一点尘埃。农历十六的月亮圆满无缺,洁白明亮如同那白玉做成的圆盘。从古到今,都是这同一轮明月,它照亮了世间的所有人,也洞察着人间的种种。夜深了,我才沐浴完毕出来,露天而坐,清风吹满了我的衣襟。明亮的月光洒进窗户,形成的清影,勉强足以慰藉我的心灵。可惜呀,此刻所缺少的是一樽美酒,所没有的是一张古琴。有这样美好的月色,可惜我却身在海滨。我这傻小子忙完了官府里的事情,只是白白地耗费了自己的精神。之前没有能够好好欣赏那初升的月亮,却频繁地与人应酬往来。今天晚上诗兴大发,就像那渔溪的百姓一样尽情地高声吟诗。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月色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与亲人、宾客一同欣赏的时候呢。

逐句剖析

"天净无一云":天空纯净得没有一丝云彩,

"地净无一尘":大地洁净得没有一点尘埃。

"十六月圆满":农历十六的月亮圆满无缺,

"皎皎白玉轮":洁白明亮如同那白玉做成的圆盘。

"古今同此月":从古到今,都是这同一轮明月,

"照破世间人":它照亮了世间的所有人,也洞察着人间的种种。

"夜久方浴出":夜深了,我才沐浴完毕出来,

"露坐风满襟":露天而坐,清风吹满了我的衣襟。

"清影入窗户":明亮的月光洒进窗户,形成的清影,

"聊足尉我心":勉强足以慰藉我的心灵。

"所欠一樽酒":可惜呀,此刻所缺少的是一樽美酒,

"所乏一张琴":所没有的是一张古琴。

"如此好月色":有这样美好的月色,

"惜乎在海滨":可惜我却身在海滨。

"痴儿官事了":我这傻小子忙完了官府里的事情,

"空自疲精神":只是白白地耗费了自己的精神。

"不得赏新月":之前没有能够好好欣赏那初升的月亮,

"酬酢相与频":却频繁地与人应酬往来。

"今宵诗兴动":今天晚上诗兴大发,

"狂吟渔溪民":就像那渔溪的百姓一样尽情地高声吟诗。

"独对犹复尔":独自面对这美好的月色尚且如此,

"况逢亲共宾":更何况是与亲人、宾客一同欣赏的时候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赏月》是宋代诗人俞桂创作的诗作。此诗开篇描绘出澄澈明净的天地,展现出十六夜圆满皎洁如白玉轮般的明月。随后诗人感慨古今虽月相同,却照透世间百态之人。接着叙述自己沐浴后在露天下久坐,月光清影入窗慰藉心灵,遗憾身边无酒无琴相伴。又叹息身处海滨,处理完官事后空费精神,未能尽情赏新月,只能借诗兴大发,如渔溪民般狂吟。全诗以自然流畅的笔触,描绘出清幽美好的月色,抒发了诗人赏月时悠闲中略带孤独、对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展现出诗人细腻的内心世界与对生活的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天净无一云,地净无一尘。十六月圆满,皎皎白玉轮”。诗人开篇描绘出一幅澄澈明净的画面,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大地洁净无染,十六的月亮圆满无缺,如洁白的玉轮般皎洁明亮。这几句通过对天空、大地和明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为下文的赏月之情奠定了基调。“古今同此月,照破世间人。夜久方浴出,露坐风满襟。清影入窗户,聊足尉我心。所欠一樽酒,所乏一张琴。如此好月色,惜乎在海滨”。诗人由眼前的明月引发感慨,古往今来,月亮始终如一,它见证了世间的种种人事。诗人沐浴后在露天下久坐,清风满襟,月光的清影映入窗户,让他内心感到些许慰藉。然而,他又觉得如此美好的月色,若能有美酒相伴,有琴音相和,便更加完美,只可惜自己身处海滨,无法尽情享受。这几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明月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又流露出一丝淡淡的遗憾和孤独之情。“痴儿官事了,空自疲精神。不得赏新月,酬酢相与频。今宵诗兴动,狂吟渔溪民。独对犹复尔,况逢亲共宾”。诗人称自己处理完官事后,精神疲惫,未能好好欣赏新月,只能频繁地与人应酬。而今晚面对如此美景,诗兴大发,像渔溪民一样狂吟诗句。最后诗人感慨,独自面对明月时已经有如此心境,若是与亲人、宾客共同欣赏,想必更有一番情趣。这几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赏月的喜爱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官场事务的厌倦和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子翚《一树》

下一篇:宋·苏轼《调笑令·渔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