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照留歌扇":夕照的余晖仿佛留在歌扇上,
"余辉上桂丛":又洒落在桂树丛中。
"霞光晴散锦":晴天时霞光如散开的锦缎,
"雨气晚成虹":傍晚雨气形成了彩虹。
"燕下翻池草":燕子飞下翻动池边的草,
"乌惊傍井桐":乌鸦受惊傍着井边的桐树。
"无憀照湘水":夕照毫无拘束地照着湘水,
# 无憀:闲而烦闷,亦即无聊。
"丹色映秋风":红色的光辉映照在秋风中。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分段赏析
首联“夕照留歌扇,余辉上桂丛”:诗人开篇从两个角度描绘夕照,一是将夕照余晖与歌扇联系,赋予其生动之感;二是写余晖洒在桂丛,点明夕照的照射对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具有美感的初始画面,定下对夕照描写的基调。颔联“霞光晴散锦,雨气晚成虹”:分别从晴天和傍晚雨气两个方面描绘夕照下的天空景色,晴天的霞光如锦缎般绚丽,傍晚雨气形成彩虹,从色彩和气象变化上丰富了夕照图,展现出夕照下天空的绚烂多彩。颈联“燕下翻池草,乌惊傍井桐”:画面从天空转向地面,通过燕子飞下翻动池草、乌鸦受惊傍着井桐的动态描写,打破之前的宁静,增添了画面的活力与动感,使整个夕照场景更加生动逼真。尾联“无憀照湘水,丹色映秋风”:将视角拓展到湘水,描绘夕照毫无拘束地照着湘水,红色光辉与秋风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略带萧瑟的意境,进一步深化了夕照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夕照在广阔天地间的壮美,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这一美景的深深喜爱。
上一篇:宋·曹勋《多谢》
下一篇:宋·陈翥《西山桐十咏·桐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