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ēng
yuè
èr
shí
pān
guō
èr
shēng
chū
jiāo
xún
chūn
nián
shì
tóng
zhì
wáng
chéng
zuò
shī
nǎi
qián
yùn

朝代:宋作者:苏轼浏览量:3
dōng
fēng
wèi
kěn
dōng
mén
zǒu
hái
xún
suì
cūn
rén
qiū
hóng
鸿
lái
yǒu
xìn
shì
chūn
mèng
liǎo
hén
jiāng
chéng
bái
jiǔ
sān
bēi
yàn
lǎo
cāng
yán
xiào
wēn
yuē
nián
nián
wéi
huì
rén
yòng
zhāo
hún

译文

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逐句剖析

"东风未肯入东门":春天的东风还不肯吹进东面的城门,

# 东风未肯入东门:形容春风未到,城中尚无春色。

"走马还寻去岁村":我和你们二人已经骑着马出城去寻找去年我们游玩过的村落了。

# 去岁村:指诗题中所说“去年是日”所到过的村子。,走马:骑着马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人就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来去都会有音信痕迹可寻,

# 有信:有信用。指其秋日南飞,春日北归。,鸿:鸿雁。

"事如春梦了无痕":可是往事就好像春天的一场大梦一样,连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

# 了无痕:完全没有痕迹。

"江城白酒三杯酽":让我们去江城边上的酒馆,喝上三杯酒家自酿的好酒吧,

# 酽:液汁很浓。

"野老苍颜一笑温":这里的民风淳朴,乡间的老人会用饱经沧桑的脸孔上温暖的笑容来欢迎你的。

# 苍颜:苍老的容颜。,野老:村中老人。

"已约年年为此会":我们已经约定了,每年春季的时候都要出东门踏青,

"故人不用赋《招魂》":所以,我的老朋友们啊,你们就不必因为此事担心挂念了。

# 赋《招魂》:写一篇《招魂》诗。意指设法将自己从黄州调回京城。招魂:屈原所作楚辞篇名。,故人:意谓朋友们不用可怜他的贬斥而设法把他内调。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子郊行寻春,忆往昔女王城之游,和旧韵》是宋代文豪苏轼所作七言律诗,描绘春日寻芳之乐,兼抒人生感慨。苏轼与潘、郭二友踏青寻春,忽忆往昔同游女王城之景,心中感怀,遂作诗以和旧韵。诗中,“人如秋鸿,事如春梦”之句,比喻新颖,寓意深远,以人生虚无之感排遣心中烦忧。对仗精妙,如“秋鸿”对“春梦”,“人”对“事”,将抽象概念具象化,艺术效果倍增。末两句,诗人笔锋一转,抒发豁达襟怀,尽显超然物外之意。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抒发了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又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子郊行寻春,忆往昔女王城之游,和旧韵》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写。苏轼在元丰五年被贬黄州后,回忆起前一年正月二十日与好友潘丙、古耕道在女王城的相聚,并在次年同一日与潘、郭等人出城寻春的情景,心中充满感慨,于是写下这首诗以和旧韵,纪念这段难忘的经历。苏轼在黄州期间,经历了仕途的挫折,但他并未因此消沉。他与好友们共赏春色,畅谈人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女王城作为他们相聚的地点,承载着这段友情的厚重与珍贵。同时,女王城的历史背景也为这段经历增添了几分文化韵味和传奇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子郊行寻春,忆往昔女王城之游,和旧韵》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题材的诗。它介绍了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的情景,描绘了春日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慨,体现了“人如秋鸿,事如春梦”的哲理思考,营造了既带有些许哀愁又不失豁达超脱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虚无的深刻感悟以及面对困境时的豁达襟怀。

2. 写作手法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描绘“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的春日景象,借以抒发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东风未至,春意未浓,诗人却迫不及待地走马寻春,这一行为本身就蕴含了深深的情感。对比:诗中“人似秋鸿”与“事如春梦”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有序可循,后者却如梦似幻,难以捉摸。这种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同时也反衬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时光的留恋。用典:“故人不用赋招魂”一句中,诗人化用了《楚辞·招魂》的典故,原意是召唤逝去之人的灵魂归来,但在这里诗人却反其意而用之,表示故人虽未在身边,但情谊长存,无需招魂。这一用典既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苏轼以“东风”为引子,设想如果城里有了春意,东风这位信使就会先自东门而入。然而此刻,他却丝毫未感受到春意,于是猜测或许是东风未肯入东门吧。这种微妙的设定,既展现了诗人对春意的渴望,又巧妙地引出了下文的寻春之旅。他记得去年此时,也是春寒料峭,但一到郊外便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于是,这次他主动出郊寻春,而且是旧地重游,走马而去,心中充满了期待。接下来的两句,苏轼笔锋一转,写出了“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的警句。他以秋鸿比喻人生,感叹人生如候鸟般来去匆匆,虽有感于外界信息而动,但在瞬息万变的宇宙中却难以留下痕迹。而那些曾经的经历、思绪,也如春梦一般,时过境迁,了无痕迹。这种感慨,源于他遭受过乌台诗案的沉重打击,又正值贬谪之中。为了解脱失意中的痛苦,他只能将一切往事、留恋和烦恼都推向“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然而,苏轼并未因此沉沦。诗的最后四句,他表达了对春游之乐的热爱。他描绘了江城白酒的醇厚、野老苍颜的温和,这些物象与事象的结合,让他的怀旧忆昔、感时伤世之情倍增。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些描绘,展现了自己在黄州的生活乐趣,以及与自然、人情和谐共处的豁达心境。最后两句,苏轼以幽默而深情的口吻告慰故人:我在黄州过得很好,已与朋友们约定每年都要来此寻春游玩,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朝廷召我还京而操心。这种看似轻松的态度,实则蕴含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尽管他内心仍有悒郁和不甘,但他总是努力使自己和大家都得到安慰,都生活得愉快些。这正是他度过一切灾难的精神力量。

4. 作品点评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此诗对仗工整,比喻奇巧,将飘渺思绪化为具象图景,春意、旧梦交织,美不胜收,艺术感染力倍增。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自囿于声律,而都“温雅可诵”。三、四深警。

清政治家、文学家纪昀《苏文忠公诗集》

# 亲切有味,写境抒情,俱臻上乘。不用奇字怪句点没有苦心雕琢刻画的痕迹,好像不加思索地脱口而出,随随便便地写了下来,其中却有无限的工巧与自然的神韵。

近代著名文史学家、作家,翻译家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

# 诗意深警,对仗精妙,比喻新颖。

现代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邓绍基《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员兴宗《瑞芝》

下一篇:宋·苏轼《富人之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