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一人首倡,百人附和。形容附和的人很多。
人罢极而主不恤,国内溃而上不知,是以一夫倡而天下和。
汉桓宽《盐铁论·结和》
1、其众哓哓乎口,一倡百和。
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一五·答欧阳永叔书》
2、抵暮张烛而坐,夜半,狐鸣后圃中,一倡百和。
金元好问《续夷坚志·胡公去狐》
3、今代知诗者,徐渭稍不愧古人,空同(李梦阳)才虽高,然未免为工部奴仆……公然侈为大言,一倡百和,恬不知丑。
明袁宏道《袁宏道集·二一·瓶花离集·九·答梅客生开府》
4、小人好议论者,一唱百和,不乐成人之美如是,亦可叹也!
清梁章钜《退庵随笔·学诗二》
5、滑胥疲民,一倡百和,鼓其欲速之辞,而害自此成。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汉宣帝》
6、二十一日晨,因喧传官钱局钱票无用,一唱百和,拥至汉口官钱局强抢。
袁庙等《辛亥革命征信录》
7、盖魏晋以后,经师道丧,王肃诋郑氏而禘郊之义乖,袁准毁蔡服而明堂之制亡,邹湛讥荀谞而《周易》之学晦,郢书燕说,一倡百和,何尤乎后世之纷纭也!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惠周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