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迷途知返”详细解释

迷途知返[mí tú zhī fǎn]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偏正 组合偏正式成语

# 基本释义

基本:迷路后知道回来。

比喻:比喻觉察到犯了错误而知道改正。

迷:迷失道路;不辨方向。
途:道路。
知:晓得,了解。
返:还;回归。

# 例句

1、经过一番深刻的反思,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决定迷途知返,重新做人。
2、幸运的是,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途知返,及时调整了方向,避免了可能的灾难。

# 成语故事

此典出自《与陈伯之书》:“况将军无昔人之罪,而勋重于当世。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将军松柏不翦,亲戚安居。高台未倾,爱妾尚在;悠悠尔心,亦何可言!” 丘迟(公元463~508年),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南朝时曾在齐朝任殿中郎,后又在梁朝任中书郎、司徒从事中郎,由于有才华而出名。公元505年,临川王萧宏领兵北征魏国,魏国方面率军对抗的将领是陈伯之。陈伯之本是齐朝的江州刺史,曾抗击过梁武帝萧衍。到后来陈伯之投降梁朝,仍然担任江州刺史,被封为丰城县公。公元502年,陈伯之又率部投降魏国,任平南将军,与梁朝对敌。当时,丘迟在军中任记室。萧宏命令丘迟以私人的交情给陈伯之写信,并劝他投降。在信中,丘迟首先批评陈伯之忘恩负义投降敌人,接着申明梁朝宽大为怀不咎既往,最后指出敌我双方斗争的形势,以及陈伯之所处的危险境遇,从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中劝他投降。信中又以江南的美景来说服他,这是一篇委曲婉转、淋漓尽致的绝妙的骈体书信。陈伯之读信后深为感动,于公元506年3月在寿阳(今安徽寿阳县附近)率兵八千人归降梁朝。 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讲一遍过去一些降将的功过之后写道:“况且,将军您没有这些人犯的罪过,而功绩又重于当代呢!误入迷途而知复返,这是前世的圣贤所赞同的;在错误的道路上走得不远而改过自新,这是古代典籍所嘉许的。现在皇上轻法重恩,法网宽疏,大得像一条能够吞舟的鱼;将军先人的坟墓之旁松柏森森,没有被损毁,将军的亲戚也都安然无恙。将军在梁的住宅未损毁,爱妾尚在。您心里好好想想吧,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 近义词

改邪归正
知过必改
悬崖勒马

# 反义词

迷而不返
执迷不悟
顽固不化
怙恶不悛

# 同义异形

迷而知返

# 出处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战国屈原《离骚》

# 引证

1、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术传》

2、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不远而复,先典攸高。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3、像宋祁这样的文学家,那还是迷途知返的。

当代秦牧《语林采英·“语言大街”上的一块绊脚石——艰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