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尸马革[guǒ shī mǎ gé]
褒贬褒义
结构主谓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裹起来(从战场运回埋葬) ,指为正义事业而作战死于战场。
裹:包;缠绕。
尸:死人的身体。
马: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
革: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
# 例句
1、马革裹尸原不负,蛾眉短命竟何。
2、身为军人就该为国家效命,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死而无憾。
#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动乱,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匈奴,平定了边境的动乱,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他62岁时,匈奴又侵东汉,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同年病死在军中。
# 出处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宋陆游《陇头水》
# 引证
1、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2、裹尸马革怀宗国,被妒蛾眉怨夕阳。
近代高旭《次太一武昌狱中作韵》
3、昔日论交得数公,于今分散各西东。裹尸马革魂何在?避地桃源讯莫通。
清韩叔起《秋怀二首柬6廷(其二)》
4、如使芳执殳效命,早裹尸马革矣。
清昭槤《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