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意思是为了牟取钱财,像成群的鸭子不顾性命地奔赴危险之地。
比喻:比喻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追逐某一个事物。多指不正当的。
走死地如鹜者,其实皆为财用耳。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1、盖约脚人活跃,每日调整戏码花梢,能使观众趋之若鹜也。
清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2、蝇头之利几何,而此辈趋之若鹜。
明末清初李渔《与赵声伯文学》
3、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客堂满。
清张廷玉等《明史·萧如薰传》
4、一般的刊物和出版社都对新潮作品趋之若鹜,不会对这类作品感兴趣。
当代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三十一
5、像是前门牌吧,附置的画片是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的画像,如有人能搜集全套,可得什么什么的奖品,一时儿童们趋之若鹜。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吸烟》
6、北方城里人则连藠头也不认识。北京的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了藠头来卖,趋之若鹜的都是南方几省的人。
现代汪曾祺《随笔两篇——葵·薤》
7、奏折文案,一委之幕友彭沛霖,而彭幕因此招摇撞骗,官吏趋之若鹜。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咸丰七年》
8、引诱愚民,说是北方将乱,只此间可以避兵。乡民越加信从,趋之若鹜。
近代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七六回
9、在我们身后就有各种各样的摊贩,早上起来还没吃东西,自然大家趋之如鹜。
现代茅盾《脱险杂记》一〇
10、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孽海花》第二七回
11、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驰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趋之若鹜。
近代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附录沪报〈制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