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别真假是非。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够正确对待。
今义:后为六十岁的代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春秋孔子等《论语·为政》
1、必欲天下之理无所不明,必至夫子耳顺之年而后可言。
宋陆九渊《与曹立之书》二
2、老夫已过耳顺之年,身经千余战,当年未成气候之前,全身也负创七八十次。
当代柳残阳《鹰扬天下》第二六章
3、今先生之年,非孔子耳顺之年耶?
明顾宪成《寿南皋邹先生六十序》
4、在民初还有所谓什么大师之流,于将近耳顺之年,因为续弦才接受对方条件而开始刷牙。
现代梁实秋《雅舍小品·脏》
5、监事而至直至平,行己而无玷无咎。诚为长者,其实吉人。才逾耳顺之年,遂达身退之道。
明王纲《王泽墓志铭》
6、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嫁他耳顺年。
唐白居易《(唐)白居易集·二一·耳顺吟寄敦诗、梦得》
7、至乎耳顺之年 ,履折冲之位,号至将军,诚士之高致也。
东汉班固、班昭等《汉书·萧望之传》七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