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勾断[yī bǐ gōu duàn]
褒贬中性
结构偏正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用笔勾划一下,表示账目已经了结。泛指把以前的事情全部了断,不再计较。
一: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笔:写字、画图的工具。
勾断:以笔划断。
# 例句
1、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他选择用一笔勾断过去,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成语故事
在《五朝名臣言行录·参政范文正公》中记载了一段佳话:
北宋时期,范仲淹,这位苏州吴县的才子,于大中祥符年间一举考中进士,随后他的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右司谏、吏部员外郎、知州、枢密副使等要职。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与志同道合的韩琦、富弼等人联手发起了一场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他取来官员的任职名册,细细审视每位官员的履职情况。一旦发现有不称职的官员,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在那人的姓名旁一笔勾去,即刻免去其职务。空缺的职位,则从下一级的官员中选拔合适的人选填补。
富弼见范仲淹如此决绝,便劝诫道:“你这一笔勾去,便意味着一位官员的丢官,他们一家人恐怕都要因此伤心落泪了。”范仲淹听后,坚定地说:“他们一家人的悲伤,总好过他们滥用职权,祸害成千上万的家庭,让那些无辜的百姓全部悲泣来得好吧!”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逐渐演化出了成语“一笔勾销”。原本指的是在账簿或书面材料上用笔勾画一下,表示账目或事情已经完结。但如今,这个成语多用来比喻将某件事情或某种关系完全取消或消除。有时,它也被称作“一笔勾消”或“一笔勾断”,但意义都相同,都传达了一种决断和决绝的态度。
# 引证
1、前说若其论终不契,自此可以一笔勾断矣。
宋陈亮《与陈君举》
2、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二三十年,功名富贵,转盼成空,何不一笔勾断,寻取本来面目?
明王世贞《苏长公书归去来辞真迹》
3、倘我入朝,曹公仁德,则一笔勾断;倘若不仁,就死于帝都。
元佚名《三国志平话》卷下
4、此事今已一笔勾断云云。
宋陈亮《与吴益恭书》
5、残梦不须深念。这些个、光阴煞短。解散缰绳休系绊,把从前、一笔句断。
宋朱敦儒《鼓笛令》
6、吾人晚年只合爱养精神,做有益身心工夫,如此等事便可一笔勾断,不须起念。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续集·二·答蔡季通(其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