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一蹴而得”详细解释

一蹴而得[yī cù ér dé]朗读

褒贬中性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

比喻: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一: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蹴:踩;踏。
而:连词。表示承接。犹就;然后。
得:获得,得到。

# 例句

1、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得的,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与努力,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 成语故事

宋仁宗嘉佑元年,时年四十八岁的苏洵,携同其两位才华横溢的儿子,踏上了前往京城汴梁参加进士科举的征途。五月的和风中,他们抵达了繁华的首都,苏洵心中满怀期许,对儿子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在科举中大放异彩。然而,对于自身,因屡试不第,苏洵已淡去了再战科场的念头,但他那颗渴望施展“才堪王佐”之志的心却从未熄灭。他不甘于默默无闻,隐居于世,而是积极寻求其他途径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是年秋,苏洵鼓起勇气,向朝廷重臣、枢密副使田况递交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函——《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在信中,他深情地写道:“普天之下,凡为学者,莫不怀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能够迅速跨越,直达圣人之境,一蹴而造圣人之域。”苏洵借此表达了自己对迅速实现理想、展现自我价值的深切渴望,同时也恳请田况能慧眼识才,向圣上举荐自己。 随着时间的推移,“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这句话逐渐演化,成为了后人口中的“一蹴可几”、“一蹴而就”或“一蹴而得”,用以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仿佛只需一步便能达成目标。这些成语保留了苏洵原句中的那份急切与期待,同时也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用以形容各种看似简单、易成之事。

# 近义词

轻而易举
一蹴而就
一蹴可就

# 同义异形

一蹴而就

# 出处

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宋苏洵《嘉祐集·卷十四·上田枢密书》

# 引证

1、愚谓下学之事,即上达之理,学者固欲缘此一蹴而得之。

明徐问《读书札记》卷五

2、现在,他们认为胜利不能一蹴而得,必须用持久战。

当代茅盾《路》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