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贫守道[ān pín shǒu dào]
褒贬褒义
结构联合
组合abcd
安:对生活、工作等感到满足合适。
贫:穷(跟“富”相对)。
守:遵守;遵循。
道:主张、学说。
# 例句
1、他一生安贫守道,从不追求物质的奢华,只专注于精神的富足和道德的完善。
2、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安贫守道,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尊重。
# 成语故事
在《文子·上仁》中,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文子向老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询问为何仁义礼等法则在道德面前显得不那么重要。老子深思熟虑后回答道:“真正的圣人,他们内心平静,满足于简朴的生活,坚守着天道的真谛。他们不会为了满足私欲而伤害生命,也不会为了贪图利益而牵累自己。因此,他们不会违背道义去随意索取。”老子的这番话揭示了他所倡导的“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即鼓励人们满足于现状,即使在贫困之中,也要坚守正道,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成语“安贫乐道”正是源于此,它意味着在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或理想信念,并从中找到快乐。
# 引证
1、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2、由张东白之事观之,非平日安贫守道之意彻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
清黄宗羲《明儒学案·诸儒学案上·布政陈克庵先生选》
3、窃伏自念,所以得此者,岂不以其粗能安贫守道,或不玷其先人故乎!
宋胡宏《胡宏集·书·与张敬夫》
4、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南朝姚察、姚思廉《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