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一棵草,一株树。
比喻:喻微细之物。
今义:后世多用来比喻微细而价值不大的平常之物。
士有感一诺一顾,犹或与之死生;嘉一草一木,犹或为之歌咏。而况百行之宗,终天之戚乎?
唐李华《二孝赞序》
1、洛阳最得中和气,一草一木皆入看。
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四首》诗之一
2、却说随凤占接印下来,忙叫自己的内弟同了一个心腹跟班,追着前任清算交代,一草一木,不能短少,别的更不消说了。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
3、我的东西就是这些,我没拿曹家一草一木。
现代老舍《骆驼祥子》一二
4、一草一木,都是上天生命,何况祖宗赤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
5、洪天王道:“吾军所到之处,一草一木不敢毁伤。今彼乃如此残忍耶!”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二四回
6、那里,是他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悉,十分喜爱。
当代杜鹏程《延安人》一
7、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南宋范晔等《后汉书·应劭传》
8、《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
唐李商隐《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
9、求之性情,因是切身,然一草一木皆有理,须是察。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
10、是故春一草枯则为灾,秋一木华亦为异。
南宋范晔等《追驳尚书陈忠活尹次、史玉议》《后汉书》四八 1611
11、洛阳最得中和气,一草一木皆人看。
宋邵雍《伊川击壤集·一三·和君实端明洛阳看花四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