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祥驿站成语大全 探索中华文化瑰宝,学习精妙成语,传承千年智慧

您当前的位置: 成语大全 >  成语“不食周粟”详细解释

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朗读

褒贬褒义 结构动宾 组合abcd

# 基本释义

基本:不吃周朝的粮食。

比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古义: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

今义:后用“不食周粟”指清白守节,不背叛先主。

不食:不吃。
周粟:周朝的粮食。

# 易错

“粟”不可读作lì,也不可写作“栗”。

# 例句

1、他坚守气节,即使国家沦陷,也坚决不食周粟,宁愿饿死也不向敌人低头。

# 成语故事

“不食周粟”比喻坚决反对某种行动或主张。此典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守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殷朝末年,孤竹国国君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伯夷,小儿子叔齐。国君在位时,就想让叔齐继承王位。国君死后,叔齐觉得自己比伯夷小,就把国君之位让给伯夷。伯夷说:“立你为国君,是父亲的意思,我怎么能接受呢?”两人相互推让,都不愿做国君。最后,两人弃位逃往西部周文王处。刚走到半路,伯夷、叔齐碰上周武王的部队。原来周文王已死。武王继承了王位。还来不及埋葬父亲,他就用车载着周文王的遗像,前去攻打纣王。伯夷、叔齐拦住周武王的马头苦苦劝谏说:“父亲死后不埋葬,反而兴兵讨伐,说得上孝道吗?以臣子的身份去杀害君王,说得上仁慈吗?”武王手下的士兵见了,想要杀死他们。姜太公说:“他们是仁义之人。”就叫士兵把他俩扶开。周武王平定殷朝之后,天下都属于周朝。为此,伯夷、叔齐感到耻辱,坚决不吃周朝的粮食,后来他们隐居在首阳山中(“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靠采摘蕨菜度日,他俩编了一首歌,歌中唱道:“登上西山啊,采摘蕨菜。残暴代替残暴啊,不知谁是谁非(“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注:伯夷、叔齐认为殷和周都是一样的残暴)?神农、舜和禹已经消逝啊,我们将依靠谁?往哪里啊往哪里?生命就这般衰微!”

# 近义词

忠贞不渝

# 反义词

苟且偷生
毁节求生
同流合污
卑躬屈膝

# 出处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 引证

1、这四年里,我受了多少苦,完全为不食周粟! 积极的,我没作出任何事来;消极的,我可是保持住了个人的清白!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八七

2、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

现代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3、呜呼!明季海外诸公,流离穷岛,不食周粟以死,盖又古来殉难之一变局也。

清全祖望《徐都御史传》

4、他晓得,被日本人占据了的北平,已经没有他作事的地方,假若他一定”不食周粟“的话。

现代老舍《四世同堂》三八